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市场论文

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与内部人减持的研究--以海润光伏为例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绪论第13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框架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创新点第17-18页
2 文献综述第18-26页
    2.1 国外关于送转动因研究综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信号传递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最适价格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股利迎合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国内关于送转动因研究综述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号传递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股利迎合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价格幻觉假说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股本扩张假说第23-24页
    2.3 文献评述第24-26页
3 理论基础第26-31页
    3.1 内部人交易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内部人的界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内部人交易与内幕交易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理论介绍第27页
    3.2 高送转与内部人减持第27-28页
    3.3 高送转如何吸引投资者第28-29页
    3.4 高送转配合内部人的时机选择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企业环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企业估值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企业经营状况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政府监管强度第30-31页
4 海润光伏高送转案例介绍第31-36页
    4.1 公司介绍及历史渊源第31-32页
    4.2 高送转的过程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内部人减持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业绩亏损暴露第34-36页
5 海润光伏的高送转动因分析第36-53页
    5.1 高送转方案分析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送股能力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股本扩张假说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股价幻觉理论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信号传递理论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迎合理论分析第42页
    5.2 高送转配合内部人减持第42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内部人减持过程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投资者反应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51-53页
6 高转配合内部人减持动因的时机选择第53-64页
    6.1 基于海润光伏的时机选择分析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企业环境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企业估值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企业经营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政府监管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小结第57-58页
    6.2 高送转配合内部人减持时机选择的一般规律分析第58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企业估值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企业环境及经营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政府监管分析第62-64页
7 结论和建议第64-67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 7.2 建议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附录第71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研究
下一篇:债券违约风险因素及预警研究--以“11天威MTN2”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