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媒体文艺形态研究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绪论 | 第10-19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三、选题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四、概念界定 | 第14-19页 |
第一章 自媒体时代与自媒体文艺 | 第19-31页 |
一、何为自媒体 | 第19-23页 |
(一)“下一个时代的新闻”:自媒体概念的产生 | 第19-21页 |
(二)似是而非:自媒体与新媒体的概念辨析 | 第21-22页 |
(三)自媒体与手机 | 第22-23页 |
二、自媒体文艺与形态概览 | 第23-31页 |
(一)自媒体文艺形态的发展历程 | 第24-27页 |
(二)自媒体文艺形态的分类 | 第27-31页 |
第二章 “沉浸”传播对自媒体文艺的“赋形”作用 | 第31-42页 |
一、易如翻掌:草根大众的及时性创作 | 第31-35页 |
(一)人机融合 | 第32-33页 |
(二)文艺主体的草根化 | 第33-34页 |
(三)文艺活动的即时化与日常化 | 第34-35页 |
二、会声会影:对非艺术存在的接纳 | 第35-38页 |
(一)媒介符号融合 | 第35-36页 |
(二)声觉空间 | 第36-37页 |
(三)“非艺术”世界的入侵 | 第37-38页 |
三、泛众传播:开放性的交互艺术 | 第38-42页 |
(一)传播模式融合 | 第38-39页 |
(二)创作方式的交互性 | 第39-40页 |
(三)创作过程的开放性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自媒体文化对自媒体文艺的“赋形”作用 | 第42-54页 |
一、锦衣昼行:自恋表达与意义浅表化 | 第42-45页 |
(一)“晒”文化 | 第42-43页 |
(二)自恋创作倾向 | 第43-44页 |
(三)意义的浅表化 | 第44-45页 |
二、插科打诨:自媒体文艺的“狂欢语体” | 第45-49页 |
(一)“段子”文化 | 第45-47页 |
(二)狂欢语体的盛行 | 第47-49页 |
三、无微不至:艺术表达的碎微化 | 第49-54页 |
(一)“微”文化 | 第49-50页 |
(二)文艺体制微型化 | 第50-52页 |
(三)意义的碎微化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自媒体文艺形态的三个切面 | 第54-70页 |
一、自媒体文艺的存在形态与方式 | 第54-58页 |
(一)即时性存在 | 第55-56页 |
(二)情境性存在 | 第56-57页 |
(三)结构性存在 | 第57-58页 |
二、自媒体文艺的意义形态与生成机制 | 第58-63页 |
(一)意义的自主化创生 | 第58-60页 |
(二)意义的交互性成型 | 第60-61页 |
(三)意义的争夺性替换 | 第61-63页 |
三、自媒体文艺的外部呈现形态 | 第63-70页 |
(一)“去定调”的复合符号 | 第63-65页 |
(二)“去主导”的复合文本 | 第65-67页 |
(三)“去稳定”的复合风格 | 第67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