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炮制、制剂论文--剂型论文

复方广金钱草颗粒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的研究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引言第12-14页
    1.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 2.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3.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-14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-21页
    1.泌尿系结石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2.中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论述第14-15页
    3.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常用的碎石取石技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中医辨证治疗第16页
    4 治疗泌尿系结石常用中药研究进展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广金钱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4.2 车前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4.3 海金沙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4.4 鸡内金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4.5 牛膝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4.6 黄芪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7 泽泻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4.8 穿破石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4.9 金钱草第19-21页
第二章 复方不同工艺提取物对大鼠利尿排石作用的影响第21-36页
    1.材料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药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动物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 仪器第22-23页
    2.试验方法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试药的制备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大鼠水负荷实验(代谢笼法)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大鼠排石实验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检测指标和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肾组织切片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28页
    3.结果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外观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大鼠水负荷实验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大鼠排石实验第28-31页
    4.讨论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动物模型的评价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复方广金钱草方解及药理作用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 提取方法及药效分析第34页
    5.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复方广金钱草颗粒的制备工艺第36-69页
    第一节 提取工艺的优选第36-59页
        1. 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药材与试剂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方法与结果第3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水提醇沉工艺第37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醇提工艺优选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 讨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分析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 小结第59页
    第二节 复方广金钱草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第59-69页
        1. 仪器与试药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药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.剂型以及制备方式的选择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辅料的选择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糊精和乳糖比例的确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辅料与干膏粉比例的确定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粘合剂的确定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粘合剂浓度的确定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粘合剂用量的确定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 干燥温度的确定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7 验证试验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 参数研究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 粒度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 水分含量测定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 溶化性测定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 吸湿率的测定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 临界相对湿度(CRH)的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 休止角考察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 讨论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 小结第68-69页
第四章 复方广金钱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第69-86页
    1.仪器与试药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药第69-70页
    2.方法与结果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广金钱草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车前子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泽泻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牛膝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穿破石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6 甘草第73-75页
    3. 夏佛塔苷含量测定第75-79页
    4. 23-乙酰泽泻醇B含量测定第79-83页
    5. 讨论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 薄层色谱鉴别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 含量测定第84-85页
    6. 小结第85-86页
总结第86-89页
    1.主要研究结果第86-87页
    2.讨论第87-89页
展望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7-98页
附录第98-99页
致谢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A霜的制备、初步功效与安全性研究
下一篇:白及碱提多糖理化性质及相关药理作用的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