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合润滑状态下配气凸轮磨损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凸轮挺柱副的润滑研究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2.1 润滑状态的分类 | 第11页 |
1.2.2 凸轮挺柱副的润滑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磨损及磨损实验 | 第12-15页 |
1.3.1 磨损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3.2 摩擦磨损实验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国内外凸轮挺柱副磨损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凸轮-挺柱油膜厚度计算及润滑状态分析 | 第18-39页 |
2.1 概述 | 第18页 |
2.2 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基本理论 | 第18-25页 |
2.2.1 Hertz接触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雷诺方程 | 第21-22页 |
2.2.3 线接触油膜厚度方程 | 第22-23页 |
2.2.4 粘度与压力的关系式 | 第23-24页 |
2.2.5 密度与压力的关系式 | 第24页 |
2.2.6 载荷平衡方程 | 第24-25页 |
2.3 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的数值计算 | 第25-30页 |
2.3.1 基本方程无量纲化 | 第25-26页 |
2.3.2 弹性变形项的求解 | 第26-28页 |
2.3.3 雷诺方程的数值求解 | 第28-30页 |
2.4 某柴油机配气凸轮-挺柱副弹流润滑数值计算 | 第30-35页 |
2.4.1 计算参数的确定 | 第30-33页 |
2.4.2 凸轮-挺柱副弹流润滑数值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5页 |
2.5 凸轮挺柱副润滑状态的判别 | 第35-3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凸轮磨损计算模型 | 第39-47页 |
3.1 ARCHARD磨损计算模型 | 第39-40页 |
3.2 凸轮磨损计算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3 混合润滑状态下凸轮磨损系数的确定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4 考虑磨合期的磨损计算模型 | 第44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边界润滑条件下凸轮材料磨损系数的测定 | 第47-55页 |
4.1 边界润滑条件下凸轮挺柱副材料配对磨损试验 | 第47-52页 |
4.1.1 试验目的 | 第47页 |
4.1.2 试验系统简介 | 第47-48页 |
4.1.3 磨损试验 | 第48-52页 |
4.1.4 磨损实验结果 | 第52页 |
4.2 边界润滑条件下凸轮磨损系数测定 | 第52-5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某柴油机凸轮的磨损特性研究 | 第55-66页 |
5.1 凸轮磨损系数的确定 | 第55-57页 |
5.2 某柴油机凸轮磨损计算 | 第57-59页 |
5.3 考虑磨合期与不考虑磨合期磨损计算对比 | 第59-60页 |
5.4 凸轮磨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0-65页 |
5.4.1 发动机转速对凸轮磨损的影响规律 | 第60-62页 |
5.4.2 气门弹簧预紧力对凸轮磨损的影响规律 | 第62-64页 |
5.4.3 气门弹簧刚度对凸轮磨损的影响规律 | 第64-6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66页 |
6.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66-67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