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现象的调查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6页 |
(一) 研究缘起 | 第7-8页 |
1. 汉字创造了汉文化 | 第7页 |
2. 小学生易写错别字 | 第7-8页 |
3. 笔者的研究兴趣 | 第8页 |
(二) 相关研究综述 | 第8-13页 |
1. 汉字研究 | 第8-10页 |
2. 错别字的年级分布特点 | 第10-11页 |
3. 错别字成因 | 第11页 |
4. 错别字纠正方法 | 第11-12页 |
5.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| 第12-13页 |
6. 小结 | 第13页 |
(三) 错别字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(四) 研究价值与意义 | 第14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2. 实践意义 | 第14页 |
(五)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现状调查 | 第16-24页 |
第一节 对三类作业的调查 | 第16-20页 |
1. 以补充习题为例 | 第16-17页 |
2. 以默写为例 | 第17-20页 |
3. 以写话为例 | 第20页 |
第二节 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类型 | 第20-24页 |
1. 错字 | 第20-22页 |
2. 别字 | 第22-23页 |
3. 错别字统计结果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错别字原因分析 | 第24-32页 |
第一节 汉字难学原因分析 | 第24-25页 |
1. 汉字符号 | 第24页 |
2. 汉字编码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教师教学原因分析 | 第25-28页 |
1. “量”与“质”的分离 | 第25页 |
2. 写字教学的缺失 | 第25-26页 |
3. 订正方式不合理 | 第26页 |
4. 教师纠正不及时 | 第26-27页 |
5. “只识不写”拓展不当 | 第27-28页 |
6. 巩固方式单一 | 第28页 |
第三节 学生学习原因分析 | 第28-32页 |
1. 心理发展特点 | 第28-29页 |
2. 遗忘规律 | 第29页 |
3. 缺乏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| 第29-30页 |
4. 学习动机不同 | 第30页 |
5. 性别差异 | 第30页 |
6. 课堂表现差异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纠正方法 | 第32-44页 |
第一节 探究汉字特点,寻找纠正方法 | 第32-37页 |
1. 以义辨形,带入语境 | 第32-33页 |
2. 观察辨析,重视字形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 方法多样,注重趣味性 | 第35-36页 |
4. 归类辨别,体现整体性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预防在先,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| 第37-42页 |
1. 优化识字教学,方法有趣多样 | 第37-39页 |
2. 利用生活资源,创设开放的识字课堂 | 第39-40页 |
3. 重视写字教学 | 第40-41页 |
4. 及时复习巩固 | 第41-42页 |
5. 坚持“只识不写” | 第42页 |
第三节 培养学习习惯,激发学习动机 | 第42-44页 |
1. 认识到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| 第42页 |
2. 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| 第42-43页 |
3. 养成阅读的习惯 | 第43页 |
4. 激发学习动机 | 第43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