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则与意义 | 第16-23页 |
2.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| 第16-18页 |
2.1.1 核心价值观 | 第16页 |
2.1.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| 第16-18页 |
2.2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| 第18-19页 |
2.2.1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指导思想 | 第18-19页 |
2.2.2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原则 | 第19页 |
2.3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| 第19-23页 |
2.3.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| 第20-21页 |
2.3.2 少先队建设和发展事业的需要 | 第21页 |
2.3.3 构筑和传承优良家风的需要 | 第21-22页 |
2.3.4 少年儿童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| 第23-32页 |
3.1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问题 | 第23-27页 |
3.1.1 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 | 第23-24页 |
3.1.2 学校教育的缺陷 | 第24-25页 |
3.1.3 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 | 第25-27页 |
3.1.4 自身人格的不健全 | 第27页 |
3.2 影响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 | 第27-32页 |
3.2.1 经济全球化和网路文化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3.2.2 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| 第29-30页 |
3.2.3 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 | 第30-31页 |
3.2.4 来自少年儿童内部的心理原因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国外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启示 | 第32-37页 |
4.1 国外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| 第32-34页 |
4.1.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品格教育 | 第32页 |
4.1.2 以共同价值观为内核的道德教育 | 第32-33页 |
4.1.3 以基础价值观教育为引领的多元化教育 | 第33-34页 |
4.2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| 第34-37页 |
4.2.1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多样化 | 第34-35页 |
4.2.2 学者化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| 第35-36页 |
4.2.3 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和有效性 | 第36页 |
4.2.4 家校配合的教育模式 | 第36-37页 |
第5章 强化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| 第37-48页 |
5.1 社会层面 | 第37-38页 |
5.1.1 制度保障 | 第37页 |
5.1.2 舆论宣传 | 第37-38页 |
5.1.3 文化熏陶 | 第38页 |
5.2 学校层面 | 第38-42页 |
5.2.1 教育引导 | 第39-40页 |
5.2.2 典型引领 | 第40-41页 |
5.2.3 实践养成 | 第41-42页 |
5.3 家庭层面 | 第42-44页 |
5.3.1 重智重德 | 第42-43页 |
5.3.2 巧引善导 | 第43页 |
5.3.3 以身作则 | 第43-44页 |
5.4 个人层面 | 第44-48页 |
5.4.1 热爱祖国 严格律己 | 第44-45页 |
5.4.2 遵守公德 勤劳节俭 | 第45-46页 |
5.4.3 立志勤学 谦虚礼让 | 第46页 |
5.4.4 乐于奉献 懂得感恩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