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1-14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的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3-14页 |
2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| 第14-26页 |
2.1 PUF的基本原理 | 第14页 |
2.2 PUF的优势 | 第14页 |
2.3 PUF的实现 | 第14-20页 |
2.3.1 非电子PUF | 第15-16页 |
2.3.2 模拟电路PUF | 第16页 |
2.3.3 数字电路PUF | 第16-20页 |
2.4 PUF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5 PUF基本应用 | 第21-25页 |
2.5.1 身份认证 | 第21-23页 |
2.5.2 密钥生成器 | 第23-24页 |
2.5.3 可计算函数 | 第24-2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RFID的模型及安全 | 第26-40页 |
3.1 RFID的基本介绍 | 第26-27页 |
3.1.1 RFID系统的通信信道 | 第26-27页 |
3.1.2 通信模型 | 第27页 |
3.2 RFID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.1 RFID标签安全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2 RFID受到的攻击 | 第28-29页 |
3.2.3 RFID限制性因素 | 第29页 |
3.3 RFID系统的安全策略 | 第29-38页 |
3.3.1 物理安全方法 | 第30页 |
3.3.2 密码安全方法 | 第30-38页 |
3.4 协议安全性评价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4 HB加密算法 | 第40-49页 |
4.1 LPN问题 | 第40-41页 |
4.2 HB协议 | 第41-43页 |
4.2.1 HB协议步骤 | 第41页 |
4.2.2 HB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 HB+ | 第43-44页 |
4.4 HB | 第44-45页 |
4.5 PUF-HB | 第45-46页 |
4.6 针对PUF-HB类协议的中间人攻击方法设计 | 第46-48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5 PUF-NLHB协议与实现 | 第49-55页 |
5.1 PUF-NLHB协议 | 第49-50页 |
5.2 协议实现 | 第50-51页 |
5.3 PUF-NLHB协议安全性分析与证明 | 第51-53页 |
5.3.1 应对主动攻击的安全性证明 | 第51-53页 |
5.3.2 应对中间人攻击的安全性分析 | 第5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6 P-HB | 第55-61页 |
6.1 P-HB | 第55页 |
6.2 电路实现结构 | 第55-56页 |
6.3 安全性分析与证明 | 第56-59页 |
6.3.1 DET模型下的安全性证明 | 第56-57页 |
6.3.2 GRS-MIM模型下的安全性证明 | 第57-58页 |
6.3.3 应对OOV-MIM攻击的安全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6.4 协议的安全性比较及性能分析 | 第59-60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2页 |
7.1 总结 | 第61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个人简历、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