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交联/复合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

符号说明第3-4页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58页
    1.1 聚酰亚胺概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2 聚酰亚胺的制备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一步法合成可溶性聚酰亚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两步法合成聚酰亚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其他合成路线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由二酐与二异氰酸酯制备聚酰亚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由二酐和甲硅烷基化二胺制备聚酰亚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由二胺与双硫代酸酐制备聚酰亚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4 由二胺与双马来酰亚胺制备聚酰亚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5 由双二烯和双烯体(Diels-Alder反应)制备聚酰亚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6 由含酰亚胺环的二卤化物与二硼酸化物制备聚酰亚胺第20-21页
    1.3 聚酰亚胺的性能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耐热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热稳定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机械性能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尺寸稳定性和耐辐射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阻燃性第24页
    1.4 聚酰亚胺的改性第24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改性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1 含硅、磷的聚酰亚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2 含杂环的聚酰亚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3 共聚改性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4 共混改性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交联第29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热交联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紫外交联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3 化学交联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聚酰亚胺的复合改性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1 聚酰亚胺/有机聚合物复合改性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2 聚酰亚胺/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改性第40-43页
    1.5 聚酰亚胺薄膜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展趋势第43-44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意义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内容第45-4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6-58页
第二章 BPO交联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58-7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58-60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设备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AA-BPO(PAA-BPDA/DMB/APBP)溶液的制备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交联PI(PI-BPO)薄膜的制备第61-62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62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红外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亚胺化温度对PI-BPO交联薄膜性能的影响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亚胺化温度对PI-BPO交联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亚胺化温度对PI-BPO交联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亚胺化温度对PI-BPO交联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交联剂含量对PI-BPO交联薄膜性能的影响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交联剂含量对PI-BPO交联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交联剂含量对PI-BPO交联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交联剂含量对PI-BPO交联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2-76页
第三章 4,4′-二叠氮基二苯醚交联PI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76-9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76-78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设备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4 ,4′-二叠氮基二苯醚化合物的合成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4 ,4′-二叠氮基二苯醚化合物的表征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1 核磁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2 红外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3 热失重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4 元素分析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共聚聚酰胺酸(BPDA/DMB/APBP,PAA)的合成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交联PI(PI-AD)薄膜的制备第83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83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红外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亚胺化温度对PI-AD交联薄膜性能的影响第86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亚胺化温度对PI-AD交联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亚胺化温度对PI-AD交联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3 亚胺化温度对PI-AD交联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交联剂含量对PI-AD交联薄膜性能的影响第90-9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交联剂含量对PI-AD交联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交联剂含量对PI-AD交联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3 交联剂含量对PI-AD交联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2-9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94-9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5-98页
第四章 磷酸二苯酯改性P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98-12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98-100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试剂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设备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PI-P复合薄膜的制备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1 共聚聚酰胺酸的制备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2 磷酸二苯酯(DPhP)/聚酰胺酸(PAA-P)薄膜的制备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3 PI-P复合薄膜的制备第102-103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讨论第103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I-P复合薄膜的形貌和元素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I-P复合薄膜的XRD分析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亚胺化温度对PI-P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 亚胺化温度对PI-P复合薄膜结构的影响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 亚胺化温度对PI-P复合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3 亚胺化温度对PI-P复合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4 亚胺化温度对PI-P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P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108-1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1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P复合薄膜结构的影响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2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P复合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3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P复合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4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P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12-11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13-11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5-120页
第五章 纳米氧化硼掺杂P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120-14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20-121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试剂第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设备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B_2O_3掺杂PI(PI-B)复合薄膜的制备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1 共混聚酰胺酸(PAA)的制备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2 H_3BO_3/PAA(PAA-B)薄膜的制备第1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3 PI-B_2O_3(PI-B)复合薄膜的制备第123-124页
    5.3 结果和讨论第12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PI-B复合薄膜的元素分析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亚胺化温度对PI-B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125-1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1 亚胺化温度对PI-B复合薄膜结构的影响第1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2 亚胺化温度对PI-B复合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3 亚胺化温度对PI-B复合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4 亚胺化温度对PI-B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硼酸含量对PI-B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129-1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1 硼酸含量对PAA-B和PI-B薄膜结构的影响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2 硼酸含量对PI-B复合薄膜形貌的影响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3 硼酸含量对PI-B复合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4 硼酸含量对PI-B复合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5 硼酸含量对PI-B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4-13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35-13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37-142页
第六章 三聚氰胺交联PI-B_2O_3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142-158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42-143页
    6.2 实验部分第143-1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试剂第14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实验设备第143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PI-B_2O_3-MA复合薄膜的制备第144-145页
    6.3 结果和讨论第145-1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PI-B_2O_3-MA复合薄膜的元素分析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PI-B_2O_3-MA复合薄膜的红外分析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PI-B_2O_3-MA复合薄膜的XRD分析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PI-B_2O_3-MA复合薄膜的形貌分析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MA含量对PI-B_2O_3-MA复合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MA含量对PI-B_2O_3-MA复合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MA含量对PI-B_2O_3-MA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52-154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54-15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55-158页
第七章 磷掺杂PI-MA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158-172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58-159页
    7.2 实验部分第159-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实验试剂第15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实验设备第15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PI-MA-P复合薄膜的制备第159-160页
    7.3 结果和讨论第160-16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PI-MA-P复合薄膜的元素分析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PI-MA-P复合薄膜的红外分析第161-162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PI-MA-P复合薄膜的XRD分析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MA-P复合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6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MA-P复合薄膜耐热性的影响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7 磷酸二苯酯含量对PI-MA-P复合交联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65-166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66-16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68-172页
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72-176页
    8.1 主要结论第172-174页
    8.2 展望第174-17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76-178页
致谢第178页

论文共1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生活垃圾时间相关本构模型及填埋场服役性能研究
下一篇:腔光力系统中机械振子的基态冷却及连续变量量子导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