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8-9页 |
1.2 基于传统可靠度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| 第9-14页 |
1.2.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| 第9-12页 |
1.2.2 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评估 | 第12-13页 |
1.2.3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3.1 桥梁地震易损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2 曲线连续梁桥抗震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1 本文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1.4.2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2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理论及方法 | 第18-34页 |
2.1 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 | 第18-28页 |
2.1.1 基于概率的需求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1.2 损伤指标的确定 | 第19-26页 |
2.1.3 地震易损性曲线 | 第26-27页 |
2.1.4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步骤 | 第27-28页 |
2.2 桥梁结构及地震动的随机性 | 第28-33页 |
2.2.1 材料强度的随机性 | 第29-30页 |
2.2.2 地震动的随机性 | 第30-32页 |
2.2.3 形成桥梁结构-地震动随机样本 | 第32-3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3 桥墩截面分析及损伤指标的计算 | 第34-48页 |
3.1 工程实例概况 | 第34-35页 |
3.2 弯矩-曲率分析的方法 | 第35-38页 |
3.3 XTRACT软件进行弯矩-曲率分析 | 第38-46页 |
3.3.1 混凝土本构模型 | 第39-41页 |
3.3.2 钢筋本构模型 | 第41-42页 |
3.3.3 等效塑性铰长度 | 第42-44页 |
3.3.4 分析及数据整理 | 第44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4 曲线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| 第48-72页 |
4.1 有限元分析模型 | 第48-52页 |
4.1.1 主梁及其分析模型 | 第48页 |
4.1.2 支座及其分析模型 | 第48-50页 |
4.1.3 挡块及其分析模型 | 第50页 |
4.1.4 桥墩与其他构件及分析模型 | 第50页 |
4.1.5 等效塑性铰段及其分析模型 | 第50-52页 |
4.2 曲线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 | 第52-53页 |
4.3 支座和桥墩的易损性分析 | 第53-70页 |
4.3.1 支座的易损性分析 | 第53-60页 |
4.3.2 桥墩的易损性分析 | 第60-69页 |
4.3.3 支座与桥墩易损性的对比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5 地震动输入及支座形式对曲线连续梁桥易损性的影响 | 第72-94页 |
5.1 地震动输入方向对易损性的影响 | 第72-82页 |
5.1.1 地震动输入方向对支座易损性的影响 | 第72-76页 |
5.1.2 地震动输入方向对桥墩易损性的影响 | 第76-79页 |
5.1.3 地震动输入方向对桥梁系统易损性的影响 | 第79-82页 |
5.2 支座形式对易损性的影响 | 第82-92页 |
5.2.1 铅芯橡胶支座 | 第82-85页 |
5.2.2 铅芯橡胶支座的易损性分析 | 第85-88页 |
5.2.3 铅芯橡胶支座对桥墩易损性的影响 | 第88-9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4-96页 |
6.1 结论 | 第94-95页 |
6.2 展望 | 第95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