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--液压传动论文--液压元件论文--液压马达、液压缸和泵论文

变转速液压泵控马达系统的恒转速控制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3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建模方法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控制策略研究第17-23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24-26页
第2章 系统选型及变量泵建模分析第26-46页
    2.1 泵控马达系统技术要求第26页
    2.2 泵控马达系统的元件选型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发电机的选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定量马达的选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变量泵的选型第28-29页
    2.3 泵控马达系统的组成第29-30页
    2.4 变量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变量泵的控制机构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变量泵的变量机构第34-38页
    2.5 变量泵斜盘的受力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变量油缸控制力及力矩的非线性方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控制力及力矩的静态特性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控制力及力矩的动态特性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2.6 变量泵的数学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3章 液压泵控马达系统建模第46-61页
    3.1 变量泵排量闭环系统数学模型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匀变控制电压-斜盘位移传递函数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系统工作压力-斜盘位移传递函数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变量泵排量闭环系统传递函数的简化第47-49页
    3.2 泵控马达系统的数学模型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泵-马达系统的传递函数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泵控马达系统的传递函数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泵控马达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第52页
    3.3 泵控马达系统的特性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系统稳定性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系统的稳定裕度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能控性和能观性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转速及扭矩扰动对马达转速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3.4 泵控马达系统的 PID 控制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PID 控制器的选择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PID 参数的整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PID 控制的仿真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4章 基于负载扭矩观测器的动态面控制器设计第61-79页
    4.1 动态面控制基本原理第61-65页
    4.2 动态面控制器设计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带参数不确定性的系统数学模型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动态面控制器的设计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负载扭矩观测器的设计第68-70页
    4.3 动态面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参数估计器的自适应函数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系统状态的稳定性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4.4 动态面控制的仿真分析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动态面控制的马达转速阶跃响应特性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动态面控制的变量泵时变转速抑制特性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动态面控制的负载扭矩扰动抑制特性第76-7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5章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 LQ 最优控制器设计第79-9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9页
    5.2 变量泵流量 MRAC 控制第79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MRAC 基本原理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流量 MRAC 控制器设计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流量控制器自适应律设计第83-85页
    5.3 定量马达转速的 LQ 最优控制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LQ 最优控制基本原理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LQ 最优控制的状态方程第87页
    5.4 负载扭矩观测器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负载扭矩观测器设计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负载扭矩补偿系数第88-89页
    5.5 LQ 最优控制的仿真分析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LQ 最优控制的马达转速阶跃响应特性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LQ 最优控制的变量泵时变转速抑制特性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LQ 最优控制的负载扭矩扰动抑制特性第91-93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第6章 基于 Bang-Bang 控制的 H_∞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第94-112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94页
    6.2 变量泵流量 Bang-Bang 控制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Bang-Bang 控制基本原理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流量 Bang-Bang 控制器设计第96-97页
    6.3 H_∞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第97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泵控马达系统数学模型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H_∞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控制器的鲁棒性分析第105-107页
    6.4 负载扭矩的观测及补偿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负载扭矩观测器设计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负载扭矩补偿策略第107-108页
    6.5 H_∞混合灵敏度控制的仿真分析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H_∞混合灵敏度控制的马达转速阶跃响应特性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H_∞混合灵敏度控制的变量泵时变转速抑制特性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H_∞混合灵敏度控制的负载扭矩扰动抑制特性第109-111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11-112页
第7章 控制算法分析比较第112-117页
    7.1 算法的特性指标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马达转速阶跃响应特性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变量泵转速时变抑制特性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抗负载扭矩扰动特性第114-115页
    7.2 算法的比较第115-116页
    7.3 本章小结第116-117页
结论第117-120页
    1. 论文工作总结第117-118页
    2.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第118-119页
    3. 研究展望第119-120页
参考文献第120-12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29-130页
致谢第130-131页
作者简介第131页

论文共13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前后轴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策略优化研究
下一篇:面向多品种变批量生产的重构调度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