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对象及方法 | 第10-13页 |
1.2.1 主要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| 第10-12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既有研究回顾 | 第13-17页 |
1.3.1 园林及其研究文献整理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园林研究范式 | 第14-15页 |
1.3.3 园林研究学者及团体的个案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.4 口述史及口述史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论文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5 论文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口述史方法概述 | 第19-25页 |
2.1 基本概念及定义 | 第19-20页 |
2.1.1 口述史 | 第19-20页 |
2.1.2 口述史资料 | 第20页 |
2.1.3 口述史方法 | 第20页 |
2.2 口述访谈 | 第20-23页 |
2.2.1 口述访谈的前期准备 | 第21页 |
2.2.2 口述访谈的一般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.3 口述访谈资料的整理 | 第22页 |
2.2.4 口述访谈的基本原则 | 第22-23页 |
2.3 口述史方法的优势与难点 | 第23-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江南古典园林营造技艺的口述史研究 | 第25-39页 |
3.1 园林营造技艺及其传承 | 第25-26页 |
3.1.1 园林营造技艺分类 | 第25页 |
3.1.2 传承方式及传承人 | 第25-26页 |
3.2 园林营造技艺的研究现状 | 第26-31页 |
3.2.1 系统性研究 | 第27-31页 |
3.2.2 工程实录 | 第31页 |
3.3 实例分析:《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》 | 第31-38页 |
3.3.1 作者简介及内容摘要 | 第31-33页 |
3.3.2 口述史方法应用评述 | 第33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近代江南古典园林的修缮及其口述档案 | 第39-54页 |
4.1 近代江南古典园林的遗存状态 | 第39-43页 |
4.1.1 地域特征 | 第39-40页 |
4.1.2 时代特征 | 第40-43页 |
4.2 近代江南古典园林的修缮保护及研究记录 | 第43-48页 |
4.2.1 第一次大规模修缮:20 世纪50年代 | 第44-45页 |
4.2.2 第二次大规模修缮:20 世纪80年代 | 第45页 |
4.2.3 园林修缮的研究现状 | 第45-48页 |
4.3 实例分析:苏州园林档案馆园林口述档案 | 第48-53页 |
4.3.1 口述档案建档背景及主要内容 | 第48-51页 |
4.3.2 口述史方法的应用评述 | 第51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江南古典园林的研究学者及其口述史研究 | 第54-68页 |
5.1 研究学者谱系 | 第54-60页 |
5.1.1 时代及学术背景 | 第54-56页 |
5.1.2 代表人物 | 第56-60页 |
5.2 研究学者的个案研究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2.1 研究趋势 | 第60-61页 |
5.2.2 研究者及研究方法 | 第61-62页 |
5.3 实例分析:《中国建筑研究室口述史(1953~1965)》 | 第62-66页 |
5.3.1 作者简介及内容摘要 | 第62-63页 |
5.3.2 口述史方法应用评述 | 第63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2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68-70页 |
6.1.1 口述史方法的应用范围 | 第68-69页 |
6.1.2 口述访谈的设计 | 第69-70页 |
6.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| 第70-71页 |
6.3 未尽事宜及展望 | 第71-72页 |
附录:近代江南古典园林修缮大事记 | 第72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