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13-27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1 城市发展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现代多元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冲击 | 第14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对象与范围 | 第15-19页 |
1.3.1 现代商业建筑 | 第15-16页 |
1.3.2 中介空间 | 第16-18页 |
1.3.3 整合概念 | 第18页 |
1.3.4 研究范围 | 第18-19页 |
1.4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| 第19-24页 |
1.4.1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| 第19页 |
1.4.2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9-21页 |
1.4.3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4.4 国内外商业建筑中介空间实践现状 | 第22-23页 |
1.4.5 小结 | 第23-24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24页 |
1.6 研究方法 | 第24-27页 |
1.6.1 理论分析法 | 第24-25页 |
1.6.2 案例分析法 | 第25页 |
1.6.3 比较研究法 | 第25页 |
1.6.4 归纳总结法 | 第25-27页 |
2 现代消费行为与商业建筑空间发展分析 | 第27-35页 |
2.1 商业与消费行为 | 第27-30页 |
2.1.1 商业与消费基本行为 | 第27-28页 |
2.1.2 商业与消费空间行为 | 第28-30页 |
2.2 商业建筑发展趋势 | 第30-32页 |
2.2.1 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| 第30-31页 |
2.2.2 商业建筑发展趋势 | 第31-32页 |
2.3 国内当代商业建筑面临问题 | 第32-33页 |
2.3.1 盲目巨构引起主题特色缺失 | 第32页 |
2.3.2 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缺乏层次性 | 第32-33页 |
2.4 商业建筑空间发展与中介空间 | 第33页 |
2.4.1 强调空间开放的复合化 | 第33页 |
2.4.2 强调空间层次的多元化 | 第33页 |
2.4.3 强调多变立面的空间化 | 第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3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研究分析 | 第35-55页 |
3.1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特征 | 第35-36页 |
3.1.1 空间的公共性 | 第35页 |
3.1.2 空间的模糊性 | 第35页 |
3.1.3 空间的兼容性 | 第35页 |
3.1.4 空间的层次性 | 第35-36页 |
3.1.5 空间的诱导性 | 第36页 |
3.1.6 空间的创造性 | 第36页 |
3.2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类型分析 | 第36-51页 |
3.2.1 商业建筑与自然景观之中介空间 | 第38-40页 |
3.2.2 商业建筑与室外场地之中介空间 | 第40-43页 |
3.2.3 商业建筑与相邻建筑之中介空间 | 第43-46页 |
3.2.4 商业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之中介空间 | 第46-51页 |
3.3 商业空间与中介空间关联性 | 第51-53页 |
3.3.1 商业功能关联性 | 第51-52页 |
3.3.2 交通功能关联性 | 第52页 |
3.3.3 景观功能关联性 | 第52页 |
3.3.4 文化表达关联性 | 第52-53页 |
3.4 商业建筑对中介空间需求分析 | 第53-54页 |
3.4.1 连通性需求 | 第53页 |
3.4.2 便捷性需求 | 第53页 |
3.4.3 经济性需求 | 第53页 |
3.4.4 多样性需求 | 第53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4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 | 第55-79页 |
4.1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原则 | 第55-57页 |
4.1.1 整体性原则 | 第55页 |
4.1.2 经济性原则 | 第55-56页 |
4.1.3 复合化原则 | 第56-57页 |
4.2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空间整合设计 | 第57-67页 |
4.2.1 架构——宏观空间格局 | 第57-59页 |
4.2.2 统筹——中观空间序列 | 第59-65页 |
4.2.3 联系——微观功能要素 | 第65-67页 |
4.3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动线整合设计 | 第67-73页 |
4.3.1 动线的平面设计 | 第69-71页 |
4.3.2 动线的立体设计 | 第71-73页 |
4.4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景观整合设计 | 第73-78页 |
4.4.1 创造标志 | 第73-77页 |
4.4.2 弱化建筑 | 第77-78页 |
4.4.3 模拟自然 | 第7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5 设计实践—宣汉西门广场建筑设计 | 第79-109页 |
5.1 宣汉西门广场建筑设计项目解读 | 第79-86页 |
5.1.1 实践项目的确定 | 第79页 |
5.1.2 项目背景概况 | 第79-81页 |
5.1.3 基地文脉 | 第81-82页 |
5.1.4 综合现状 | 第82-84页 |
5.1.5 现状问题总结 | 第84-86页 |
5.2 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 | 第86-87页 |
5.2.1 设计目标 | 第86页 |
5.2.2 功能定位 | 第86-87页 |
5.3 规划与设计分析 | 第87-88页 |
5.3.1 中介空间整合设计思路的引入 | 第87页 |
5.3.2 西门广场中介空间整合设计策略的构建 | 第87-88页 |
5.4 宣汉西门广场中介空间整合设计 | 第88-108页 |
5.4.1 空间的整合 | 第88-100页 |
5.4.2 动线的整合 | 第100-105页 |
5.4.3 景观的整合 | 第105-10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6 启示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6.1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启示 | 第109-110页 |
6.1.1 空间布局上 | 第109页 |
6.1.2 功能设计上 | 第109页 |
6.1.3 景观塑造上 | 第109-110页 |
6.2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发展展望 | 第110-111页 |
6.2.1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向城市公共空间整合发展趋势 | 第110页 |
6.2.2 商业建筑中介空间与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联系增强 | 第110页 |
6.2.3 中介空间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消费体验性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5页 |
附录 | 第115-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