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| 第9-10页 |
1.1.2 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需求 | 第10页 |
1.1.3 济南市地理教学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丰富地理教学资源 | 第11页 |
1.2.2 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| 第11页 |
1.2.3 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2.1 核心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1.1 乡土 | 第16-17页 |
2.1.2 乡土地理 | 第17页 |
2.1.3 乡土地理资源 | 第17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2.2.1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2 情境教学理论 | 第18页 |
2.2.3 范例教学理论 | 第18-20页 |
3 济南市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概述 | 第20-29页 |
3.1 济南市概况 | 第20-21页 |
3.2 济南市自然地理资源 | 第21-24页 |
3.2.1 南高北低的地形 | 第21-22页 |
3.2.2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| 第22页 |
3.2.3 独特的水文资源 | 第22-23页 |
3.2.4 以褐土为主的土壤 | 第23-24页 |
3.2.5 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| 第24页 |
3.3 济南市人文地理资源 | 第24-27页 |
3.3.1 人口与民族 | 第24页 |
3.3.2 稳定发展的农业 | 第24-25页 |
3.3.3 日新月异的工业 | 第25页 |
3.3.4 四通八达的交通 | 第25-26页 |
3.3.5 旅游胜地 | 第26-27页 |
3.4 适宜采用济南市乡土地理教学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 | 第27-29页 |
4 济南市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| 第29-44页 |
4.1 济南市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现状调查的设计 | 第29-31页 |
4.1.1 调查目的 | 第29页 |
4.1.2 调查方法 | 第29页 |
4.1.3 调查内容 | 第29页 |
4.1.4 调查对象 | 第29-31页 |
4.2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1页 |
4.2.1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| 第31-37页 |
4.2.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| 第37-41页 |
4.3 济南市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4页 |
4.3.1 教师和学生对济南市乡土地理资源了解不够 | 第41-42页 |
4.3.2 教师对乡土地理的应用较少,呈现形式单一 | 第42页 |
4.3.3 乡土地理教学未能落实到实践 | 第42-43页 |
4.3.4 乡土地理不受重视 | 第43页 |
4.3.5 缺乏可直接利用的乡土地理教材 | 第43-44页 |
5 济南市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 | 第44-51页 |
5.1 济南市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策略 | 第44-46页 |
5.1.1 加强教师培训,提高教师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能力 | 第44页 |
5.1.2 以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合理融入乡土地理资源 | 第44-45页 |
5.1.3 加强乡土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| 第45-46页 |
5.1.4 编写可直接利用的济南乡土地理教材 | 第46页 |
5.2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| 第46-5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结论 | 第51-52页 |
6.2 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一 | 第56-58页 |
附录二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