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运营技术论文--公路运输安全技术论文

不同驾驶行为下高速公路安全风险因素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带来事故频发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高速公路安全风险因素研究重要性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第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7-2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20-22页
第二章 交通问卷调查与数据初步统计分析第22-38页
    2.1 问卷调查中驾驶行为影响因素确定与定性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驾驶行为机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个体属性影响因素的确定及定性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出行属性影响因素的确定及定性分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车辆属性影响因素的确定及定性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2.2 问卷调查的方案设计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调查方法的选取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调查目的确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调查问卷设计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调查问卷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有效问卷的筛选第29-30页
    2.3 基于驾驶行为的高速公路安全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初步统计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个体属性初步统计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出行属性初步统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车辆属性初步统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驾驶行为初步统计第35-3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第三章 超车和超速驾驶行为下高速公路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第38-54页
    3.1 logistic离散选择模型与χ~2独立性检验简介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随机效用理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χ~2独立性检验第41-42页
    3.2 基于正常状态下高速公路超车行为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相关性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超车行为logistic建模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3.3 基于正常状态下高速公路上超速行为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相关性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超速行为logistic建模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四章 刹车与变道避险驾驶行为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影响研究第54-77页
    4.1 交通冲突技术与相关评价指标介绍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交通冲突产生过程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碰撞时间模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避免追尾碰撞的减速度计算模型第56-57页
    4.2 交通数据采集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调查目的和数据种类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据采集地点和时间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数据采集方法第58-62页
    4.3 非参数检验基本原理第62-64页
    4.4 基于TTC与DRAC指标的刹车与变道避险驾驶行为的危险度差异分析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数据初步统计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样本分布形态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刹车与变道避险驾驶行为的TTC指标比较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刹车与变道避险驾驶行为的DRAC指标比较第68-69页
    4.5 刹车—变道避险驾驶行为的TTC临界值第69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未考虑车速范围的刹车—变道避险驾驶行为的TTC临界值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考虑不同车速范围的刹车—变道避险驾驶行为的TTC临界值第71-7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7-79页
    5.1 主要成果第77-78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78页
    5.3 研究展望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3页
附件A第83-84页
附件B第84-94页
致谢第94-9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主要科研情况第95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层位功能的重载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
下一篇: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联合出行系统的配置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