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7页 |
1.1 我国城市生活污泥产生及处置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 城市生活污泥的性质及主要污染物的特征 | 第12-14页 |
1.2.1 物理特性 | 第12页 |
1.2.2 化学特性 | 第12-14页 |
1.3 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发展趋势 | 第14-17页 |
1.3.1 污泥焚烧 | 第14-15页 |
1.3.2 污泥投海 | 第15-16页 |
1.3.3 污泥填埋 | 第16页 |
1.3.4 污泥的土地利用 | 第16-17页 |
1.4 城市污泥的好氧发酵(堆肥) | 第17-19页 |
1.4.1 城市污泥好氧发酵原理 | 第17页 |
1.4.2 堆肥技术措施及控制参数 | 第17-19页 |
1.5 污泥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9-22页 |
1.5.1 污泥中重金属的危害 | 第19-20页 |
1.5.2 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| 第20-22页 |
1.5.3 污泥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| 第22页 |
1.5.4 污泥中盐分对土壤的影响 | 第22页 |
1.6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22-24页 |
1.7 研究的意义、目标和内容 | 第24-27页 |
1.7.1 研究的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7.2 研究目标 | 第25页 |
1.7.3 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1.7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6页 |
1.7.5 研究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| 第27-37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1.1 试验方法 | 第28页 |
2.1.2 样品采集 | 第28页 |
2.1.3 测定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2 结果及分析 | 第30-34页 |
2.2.1 堆肥过程中堆体基本性质变化 | 第30-31页 |
2.2.2 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总量变化 | 第31页 |
2.2.3 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 | 第31-34页 |
2.3 讨论 | 第34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调理剂对堆肥产品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| 第37-44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1.1 试验材料 | 第37页 |
3.1.2 试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1.3 样品的采集 | 第38页 |
3.1.4 样品的测定 | 第38页 |
3.2 结果及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2.1 堆肥前后重金属总量变化 | 第38-39页 |
3.2.2 堆肥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 | 第39-41页 |
3.3 讨论 | 第41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含量变化及对重金属分配的影响 | 第44-52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5页 |
4.1.1 试验材料 | 第44页 |
4.1.2 试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4.1.3 采样及测定 | 第45页 |
4.2 结果及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2.1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| 第45-46页 |
4.2.2 堆肥过程中腐殖酸含量的变化 | 第46-47页 |
4.2.3 堆肥过程中水溶性重金属 | 第47页 |
4.2.4 堆肥过程中HA结合态重金属随堆肥时间变化 | 第47-48页 |
4.2.5 堆肥过程中水溶性重金属、HA结合态重金属与FA、HA相关性 | 第48-49页 |
4.2.6 污泥堆肥过程中固相腐殖酸(HA)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| 第49页 |
4.3 讨论 | 第49-5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变化研究 | 第52-60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3页 |
5.1.1 试验材料 | 第52页 |
5.1.2 试验方法 | 第52-53页 |
5.1.3 样品的提取及分析 | 第53页 |
5.1.4 质量保证 | 第53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9页 |
5.2.1 堆肥过程中16种多环芳烃的变化 | 第53-54页 |
5.2.2 堆肥过程腐殖质与PAHs之间的相互关系 | 第54-55页 |
5.2.3 不同苯环数的PAHs在降解过程中的差异 | 第55-59页 |
5.3 本章小节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0-62页 |
第七章 存在问题及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