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--以松原市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 | 第9-10页 |
1.2.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3 规划环境影响评现存问题 | 第11页 |
1.2.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 | 第11-12页 |
1.2.5 有效性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| 第12-13页 |
1.3 PEIA有效性概述 | 第13-16页 |
1.3.1 PEIA有效性内涵 | 第13页 |
1.3.2 PEIA有效性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1.3.3 PEIA有效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3.4 创新之处 | 第16页 |
1.4 本论文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1.5.1 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5.2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影响因素识别 | 第18-28页 |
2.1 PEIA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 PEIA及其有效性系统解析 | 第19-20页 |
2.3 PEIA基本属性的界定 | 第20-21页 |
2.4 PEIA有效性影响因素识别 | 第21-28页 |
2.4.1 项目层面PEIA有效性影响因素 | 第21-24页 |
2.4.2 制度层面PEIA有效性影响因素 | 第24-28页 |
第三章 PEIA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8-34页 |
3.1 PEIA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 | 第28页 |
3.2 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| 第28-29页 |
3.3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3.3.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3.3.2 评估指标体系的解释 | 第30页 |
3.4 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化 | 第30-34页 |
3.4.1 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| 第30-32页 |
3.4.2 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化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松原市PEIA有效性评估 | 第34-49页 |
4.1 松原市区域规划发展的基本现状 | 第34-35页 |
4.1.1 总体规划 | 第34页 |
4.1.2 基本概况 | 第34-35页 |
4.2 松原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现状 | 第35页 |
4.3 松原市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效益 | 第35-36页 |
4.3.1 优化城市与工业的合理布局 | 第35-36页 |
4.3.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| 第36页 |
4.3.3 促进区域节能减排 | 第36页 |
4.4 松原市PEIA有效性评估 | 第36-47页 |
4.4.1 松原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选取 | 第36-37页 |
4.4.2 指标体系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4.4.3 松原市PEIA有效性定性评估 | 第38-41页 |
4.4.4 松原市PEIA有效性进一步标准化 | 第41-44页 |
4.4.5 松原市PEIA有效性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4.6 定量评估结果 | 第47页 |
4.5 松原市实施规划环境影响实施存在问题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提高PEIA有效性对策与建议 | 第49-53页 |
5.1 改变现有PEIA的工作思路,注重早期介入 | 第49页 |
5.2 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 | 第49-50页 |
5.3 加强PEIA评价单位的管理 | 第50页 |
5.4 充分考虑规划替代方案及实施的累计影响 | 第50-51页 |
5.5 提高规划环评成果被采纳有效性 | 第51页 |
5.6 建立完善的PHA技术体系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结论 | 第53页 |
6.2 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