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之比较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导论 | 第6-11页 |
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分析 | 第6-9页 |
1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6-8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2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| 第9-11页 |
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1 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| 第11-19页 |
1.1 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11-14页 |
1.1.1 柏拉图及古希腊城邦:民主制的没落 | 第11-13页 |
1.1.2 孔子及春秋时代:礼崩乐坏 | 第13-14页 |
1.2 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使命 | 第14-19页 |
1.2.1 城邦解放的理想蓝图 | 第14-16页 |
1.2.2 “得道”之政治伦理实践 | 第16-19页 |
2 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 | 第19-33页 |
2.1 正义论中的政治伦理思想 | 第19-25页 |
2.1.1 正义是至善 | 第19-20页 |
2.1.2 各安其职的阶层划分 | 第20-23页 |
2.1.3 完美人格决定城邦德性 | 第23-25页 |
2.2 仁政中的政治伦理意蕴 | 第25-33页 |
2.2.1 为政以德 | 第25-28页 |
2.2.2 从道不从师 | 第28-30页 |
2.2.3 人人皆可立 | 第30-33页 |
3 柏拉图和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比较 | 第33-46页 |
3.1 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相同点 | 第33-39页 |
3.1.1 血统向道统的转变 | 第33-35页 |
3.1.2 伦理秩序决定政治秩序 | 第35-37页 |
3.1.3 民众的解放 | 第37-39页 |
3.2 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不同点 | 第39-46页 |
3.2.1 城邦秩序与天下归仁 | 第39-41页 |
3.2.2 哲人与圣人 | 第41-43页 |
3.2.3 二元世界与大同世界 | 第43-46页 |
4 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