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选题的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1页 |
1.3.2 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 | 第11页 |
1.3.3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4.3 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4页 |
1.5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概述 | 第16-24页 |
2.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| 第16-19页 |
2.1.1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2.1.2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| 第17-19页 |
2.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概念 | 第19-21页 |
2.2.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 | 第19页 |
2.2.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类型 | 第19-20页 |
2.2.3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一般问题 | 第21-24页 |
2.3.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3.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依据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历史回顾 | 第24-32页 |
3.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演进 | 第24-28页 |
3.1.1 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 | 第24-25页 |
3.1.2 社会主义“四有”新人 | 第25-26页 |
3.1.3 “五点希望”的目标 | 第26-27页 |
3.1.4 “四个新一代”的目标 | 第27-28页 |
3.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评价与反思 | 第28-32页 |
3.2.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评价 | 第28-29页 |
3.2.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反思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第4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基本逻辑 | 第32-43页 |
4.1 定位的现实背景 | 第32-36页 |
4.1.1 时代背景 | 第32-34页 |
4.1.2 学生特色 | 第34-35页 |
4.1.3 横向比较 | 第35-36页 |
4.2 定位的理念选择 | 第36-39页 |
4.2.1 以人为本理念 | 第36-37页 |
4.2.2 全面发展理念 | 第37-38页 |
4.2.3 社会与国家期望 | 第38-39页 |
4.3 定位坚持的原则 | 第39-43页 |
4.3.1 导向原则 | 第39页 |
4.3.2 时代原则 | 第39-40页 |
4.3.3 层次原则 | 第40-41页 |
4.3.4 系统原则 | 第41页 |
4.3.5 实效原则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