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0 前言 | 第14-15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5-26页 |
摘要 | 第15页 |
1.1 食物来源分析方法的确立 | 第15-17页 |
1.2 脂肪酸分类、命名及脂肪酸标志法展望 | 第17-19页 |
1.2.1 脂肪酸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1.2.2 脂肪酸的命名 | 第18页 |
1.2.3 脂肪酸标志法展望 | 第18-19页 |
1.3 PLFA 谱图分析原理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3.1 PLFA 谱图分析原理 | 第19页 |
1.3.2 PLFA 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4 本文选题与立命依据 | 第20-24页 |
1.4.1 刺参养殖现状 | 第20-22页 |
1.4.2 刺参池塘生态系统特点 | 第22-23页 |
1.4.3 微生物在养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23-24页 |
1.5 本文研究目的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| 第24-26页 |
1.5.1 本文研究目的 | 第24页 |
1.5.2 理论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5.3 实际应用价值 | 第25-26页 |
2 土质和岩礁养殖池塘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| 第26-41页 |
2.1 引言 | 第26-27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2.1 样品采集 | 第27-28页 |
2.2.2 样品处理 | 第28页 |
2.2.3 脂肪酸测定 | 第28页 |
2.2.4 数据分析 | 第28页 |
2.3 结果 | 第28-38页 |
2.3.1 土质池塘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| 第29-31页 |
2.3.2 岩礁池塘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| 第31-33页 |
2.3.3 两类池塘刺参体壁各类脂肪酸含量或比值季节变化 | 第33-38页 |
2.4 讨论 | 第38-41页 |
3 土质和岩礁养殖池塘刺参食物来源比较研究 | 第41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2.1 样品采集 | 第42页 |
3.2.2 样品处理 | 第42页 |
3.2.3 脂肪酸测定 | 第42-43页 |
3.2.4 脂肪酸标志 | 第43页 |
3.2.5 数据分析 | 第43页 |
3.3 结果 | 第43-52页 |
3.3.1 刺参体壁硅藻特征性脂肪酸标志四季变化规律 | 第43-44页 |
3.3.2 刺参体壁细菌特征性脂肪酸标志四季变化规律 | 第44-45页 |
3.3.3 刺参体壁鞭毛藻特征性脂肪酸标志四季变化规律 | 第45-46页 |
3.3.4 刺参体壁原生动物特征性脂肪酸标志四季变化规律 | 第46页 |
3.3.5 刺参体壁绿藻特征性脂肪酸标志四季变化规律 | 第46-47页 |
3.3.6 刺参体壁褐藻特征性脂肪酸标志四季变化规律 | 第47-48页 |
3.3.7 主成分分析 | 第48-51页 |
3.3.8 CA 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4 讨论 | 第52-55页 |
4 刺参附着基微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分析 | 第55-63页 |
4.1 引言 | 第55-56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2.1 样品采集 | 第56页 |
4.2.2 PLFA 测定 | 第56-57页 |
4.2.3 数据分析 | 第57页 |
4.3 结果 | 第57-60页 |
4.3.1 PLFA 组成及相对含量 | 第57-59页 |
4.3.2 特征脂肪酸的比值分布及意义 | 第59页 |
4.3.3 附着基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分布特征 | 第59-60页 |
4.4 讨论 | 第60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1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