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
作者信息 | 第5-9页 |
中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绪论 | 第12-20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 | 第12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、 我国关于诚信问题的社会背景分析 | 第12-14页 |
2、 关于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 | 第14-15页 |
3、 关于诚信、诚信教育内涵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三、 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四、 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(一) 研究的重点 | 第18页 |
(二) 研究的难点 | 第18-19页 |
(三) 研究创新点 | 第19页 |
五、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一) 文献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(二) 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| 第19页 |
(三) 观察访谈法 | 第19-20页 |
第一章 关于诚信问题的相关研究 | 第20-25页 |
一、 诚信和诚信教育 | 第20-22页 |
(一) 诚信 | 第20-22页 |
(二) 诚信教育 | 第22页 |
二、 大学生诚信教育 | 第22-23页 |
三、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| 第25-28页 |
一、 政治诚信:爱国主义教育 | 第25页 |
二、 学习诚信:考试和学术教育 | 第25-26页 |
三、 生活诚信:人际交往教育 | 第26页 |
四、 经济诚信:按时还贷教育 | 第26-27页 |
五、 就业诚信:就业观教育 | 第27页 |
六、 网络诚信:文明上网教育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| 第28-39页 |
一、 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| 第28-33页 |
(一) 在政治诚信方面 | 第28页 |
(二) 在学习诚信方面 | 第28-30页 |
(三) 在生活诚信方面 | 第30-31页 |
(四) 在经济诚信方面 | 第31-32页 |
(五) 在就业诚信方面 | 第32页 |
(六) 在网络诚信方面 | 第32-33页 |
二、 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| 第33-39页 |
(一) 社会原因: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(二) 主要原因:学校教育重视不够 | 第34-35页 |
(三) 成长原因:家庭教育异化 | 第35-37页 |
(四) 主体原因:大学生价值观错位 | 第37页 |
(五) 制度原因:法律法规不健全,落实不到位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| 第39-55页 |
一、 完善诚信制度 | 第39-41页 |
(一) 健全诚信评定和奖罚制度 | 第39-40页 |
(二) 建立诚信管理和监督制度 | 第40页 |
(三)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| 第40-41页 |
二、 丰富教育内容 | 第41-45页 |
(一) 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| 第41-42页 |
(二) 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 | 第42-43页 |
(三) 完善现代诚信教育内容 | 第43-45页 |
三、 拓展教育途径 | 第45-49页 |
(一) 将诚信教育纳入各科教学过程 | 第45-46页 |
(二) 丰富校园诚信文化活动 | 第46-47页 |
(三) 注重知行合一 | 第47-48页 |
(四) 家庭,社会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| 第48-49页 |
四、 优化教育环境 | 第49-55页 |
(一) 社会:优化诚信大环境 | 第49-51页 |
(二) 学校:重视学风校风建设,教师示范引导 | 第51页 |
(三) 家庭:父母以身作则,潜移默化 | 第51-52页 |
(四) 网络:文明上网 | 第52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