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9页 |
·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内容框架和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内容概述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19-27页 |
·劳动关系内涵 | 第19-20页 |
·劳动关系模式的国际经验 | 第20-22页 |
·德国强合作主义劳动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瑞典谈判合作主义劳动关系 | 第21页 |
·美国自由主义劳动关系 | 第21页 |
·日本家族式劳动关系 | 第21-22页 |
·社会性规制理论与劳动关系 | 第22-25页 |
·社会性规制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·政府对劳动关系进行社会性规制的依据 | 第23-25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劳动关系 | 第25-27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| 第25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分析 | 第27-35页 |
·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关系基本特征 | 第27-28页 |
·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 | 第27页 |
·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 | 第27-28页 |
·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 | 第28页 |
·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劳动关系双方追求利益最大化 | 第28页 |
·劳动关系形式契约化 | 第28-29页 |
·弱势劳动关系群体形成 | 第29页 |
·劳动关系问题趋向复杂化 | 第29页 |
·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若干问题 | 第29-32页 |
·劳动合同签订水平较低 | 第29-30页 |
·劳动争议逐渐增多 | 第30-31页 |
·就业弱势群体合法利益受到损害 | 第31-32页 |
·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中职能异化 | 第32页 |
·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中问题的成因 | 第32-35页 |
第4章 社会性规制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路径 | 第35-44页 |
·劳动者工资规制 | 第35-37页 |
·劳动者就业规制 | 第37-38页 |
·劳动者社会保障规制 | 第38-39页 |
·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规制 | 第39-41页 |
·社会性规制对劳动关系作用机理模型 | 第41-44页 |
第5章 社会性规制框架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对策 | 第44-54页 |
·政府层面 | 第44-47页 |
·完善相关规制立法体系 | 第44页 |
·加强劳动执法和监督力度 | 第44-45页 |
·积极推动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和完善 | 第45-46页 |
·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| 第46-47页 |
·企业层面 | 第47-51页 |
·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7-48页 |
·健全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| 第48-49页 |
·推广员工参与管理制度 | 第49-50页 |
·提升企业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| 第50-51页 |
·社会层面 | 第51-54页 |
·积极宣传企业社会责任与增强舆论监督 | 第51-52页 |
·形成行业协会的以政府为基础的自我规制制度 | 第52-53页 |
·完善多方利益集团参与机制 | 第53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