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的分析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试题考查形式的变化 | 第11-12页 |
一、题目形式以主观题为主 | 第11页 |
二、分值、题量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试题的选材情况 | 第12-16页 |
一、选取作者的情况 | 第12-14页 |
二、选取体裁的情况 | 第14-15页 |
三、选取题材的情况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考点分析 | 第16-20页 |
一、考查语言的情况 | 第16-17页 |
二、考查形象的情况 | 第17页 |
三、考查艺术手法的情况 | 第17-19页 |
四、考查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情况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不同考点的解题技巧 | 第20-31页 |
第一节 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的失分考点分析 | 第20-22页 |
失分考点的分析--- 以 2010 年全国卷、2011 年新课标卷为例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针对不同考点的解题技巧 | 第22-31页 |
一、语言的解题技巧 | 第22-24页 |
二、形象的解答技巧 | 第24-26页 |
三、针对艺术手法的解题技巧 | 第26-29页 |
四、对思想感情的解题技巧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教学 | 第31-42页 |
第一节 古诗鉴赏能力培养的途径 | 第31-38页 |
一、以不同题材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| 第31-35页 |
二、以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为指引 | 第35-36页 |
三、意象和典故的积累 | 第36-37页 |
四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高考试题对日常教学中的几点启发 | 第38-42页 |
一、比较鉴赏的考试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出现在课堂中 | 第38-39页 |
二、高考题目的设置与鉴赏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关 | 第39页 |
三、提高语文素养,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| 第39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附表1-1: 2000 年到 2011 年古典诗词的统计情况 | 第45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