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关于霍尔丹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、研究进路及章节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霍尔丹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 | 第16-31页 |
第一节 霍尔丹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思想路径 | 第16-22页 |
第二节 机械论-活力论之争与霍尔丹的唯物论倾向 | 第22-26页 |
第三节 心物问题与霍尔丹的辩证法转向 | 第26-3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霍尔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展开 | 第31-43页 |
第一节 霍尔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轨迹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为恩格斯的《自然辩证法》作序:对辩证法的接受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《我为何是一位唯物主义者》: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接受 | 第35-36页 |
第四节 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科学》:马克思主义和生物学的统一 | 第36-37页 |
第五节 霍尔丹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坚持 | 第37-4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霍尔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 | 第43-51页 |
第一节 霍尔丹与群体遗传学 | 第43-45页 |
第二节 “对立和统一”规律:突变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| 第45-47页 |
第三节 “质量互变”规律:对“种分化”的解释 | 第47-49页 |
第四节 “否定之否定”规律:疾病与进化的关系 | 第49-5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51-55页 |
第一节 霍尔丹:马克思主义接受者的新形象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新应用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路径 | 第53-55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