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北区高含水后期储层物性变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创新点摘要第6-9页
前言第9-14页
    0.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储层地质学兴起第9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储层地质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历史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0.2.3 储层地质研究的发展趋势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0.2.4 油气储层研究的热点问题第12-13页
    0.3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-23页
    1.1 自然环境第14页
    1.2 构造简况第14-16页
    1.3 地层层序及岩性简述第16-17页
    1.4 储层地质特征第17页
    1.5 油层发育状况第17-18页
    1.6 储集层沉积特征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河道砂体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三角洲内前缘砂体第19-20页
    1.7 流体性质第20-21页
    1.8 储层岩性物性第21页
    1.9 区块开发历程第21-22页
    1.10 目前开发状况第22-23页
第二章 高含水后期储层物性变化特征第23-31页
    2.1 动态参数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含水率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油田水矿化度及各离子含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层间压差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气油比第29页
    2.2 静态参数第29-31页
第三章 喇萨杏油田固井质量及影响因素第31-40页
    3.1 喇萨杏油田固井质量及其分布特征第31-33页
    3.2 物性参数与固井质量相关性分析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含水率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压力系数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注水井补水压力保持技术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确定试验区钻关方案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注水井的选择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. 压力保持边缘压力的确定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. 回注压力及回注量的确定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总矿化度和主要离子含量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气油比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渗透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1 喇嘛甸和萨北地区质量影响因素类比分析第37-40页
第四章 新型注入介质影响固井质量室内实验第40-45页
    4.1 聚合物、三元侵入钻井液室内实验第40-41页
    4.2 聚合物、三元侵入水泥浆室内实验第41页
    4.3 聚合物、三元泥饼动态养护室内实验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自来水养护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采出水养护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聚合物养护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三元养护第43页
    4.4 聚合物、三元水泥石养护室内实验第43-45页
第五章 物性与固井质量关系第45-51页
    5.1 高压层与固井质量的关系第45页
    5.2 欠压层与固井质量的关系第45-46页
    5.3 S0 组含气层与固井质量的关系第46页
    5.4 流体渗流速度与固井质量的关系第46-47页
    5.5 提高高压层封固质量的对策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预测高压层,确定降压方式和时间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提高高渗透欠压层固井质量的对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提高气层固井质量的对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提高高流速层固井质量的对策第48-51页
结论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详细摘要第56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庆长垣东侧葡萄花油层油气运聚规律与模式研究
下一篇:数字检波器在西部斜坡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