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公共建筑论文

山地公共建筑的选址及方案设计
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8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现实背景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理论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山地公共建筑理论研究综述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山地公共建筑实践应用综述第19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20-2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1.5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公共建筑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山地建筑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场地选址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方案设计第25-27页
    1.6 论文框架第27-28页
第2章 山地公共建筑基本设计需求第28-50页
    2.1 山地公共建筑的空间需求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建筑平面布局形式及设计风格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建筑外部空间划分与功能界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建筑室内空间组合及序列节奏第29-36页
    2.2 山地公共建筑的美学需求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适应性比例与亲人尺度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和谐性统一与多维对比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连续性节奏与动态韵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层级性色彩与过渡材质第43-44页
    2.3 山地公共建筑的文化需求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公众参与性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域特色性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风格融合性第47-4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3章 山地公共建筑选址限制因素第50-62页
    3.1 山地公共建筑设计的场地考量因素第50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质条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地理条件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场地设计原则第59页
    3.2 山地公共建筑设计的限制因素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自然条件的复杂性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设计的不可复制性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通达程度的困难性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第60-6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4章 山地公共建筑通用设计原则第62-71页
    4.1 山地公共建筑的空间处理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边界模糊与隐化阻隔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共享空间与强化联系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错落取景与减轻压迫第63页
    4.2 山地公共空间的接地形态解析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接地方式的要素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接地形态的分类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接地形态的性格第69页
    4.3 山地公共建筑外形处理手法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直观具象型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概念意象型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引申抽象型第69-7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5章 仰天山景区会议服务中心方案设计第71-89页
    5.1 项目背景第71-72页
    5.2 基地选址第72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质条件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地理条件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项目场地设计原则第80-81页
    5.3 方案设计第81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会议中心空间组织方式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会议中心详细接地方案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会议中心建造形式与风格第83-8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8-89页
结论第89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3-94页
致谢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历史城市形态与城市景观的共生研究--以荆州古城龙凤庄为例
下一篇:以渔人码头为例探究滨海城市空间更新与发展之海洋建筑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