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微观组织模拟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元胞自动机法 | 第12-15页 |
1.3.1 元胞自动机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3.2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思想 | 第13页 |
1.3.3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特征 | 第13-14页 |
1.3.4 元胞自动机的构造 | 第14-15页 |
1.4 DEFORM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Cu-P-Cr-Ni-Mo双相耐候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| 第18-26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1 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2.2.2 试验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3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4 显微组织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4.1 应变量对动态再结晶组织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2.4.2 变形温度对动态再结晶组织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4.3 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组织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Cu-P-Cr-Ni-Mo双相耐候钢的热压缩过程模拟 | 第26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Cu-P-Cr-Ni-Mo双相耐候钢动态再结晶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0页 |
3.2.1 流变应力模型 | 第26-27页 |
3.2.2 临界应变模型 | 第27-28页 |
3.2.3 再结晶百分数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2.4 晶粒尺寸模型 | 第29-30页 |
3.3 热压缩模拟模型 | 第30-33页 |
3.3.1 热压缩变形的基本特征 | 第30-32页 |
3.3.2 热压缩变形的模拟条件 | 第32-33页 |
3.4 模拟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9页 |
3.4.0 热压缩模拟过程中热力参数的变化 | 第33-36页 |
3.4.1 应变量对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 | 第36-40页 |
3.4.2 变形温度对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 | 第40-45页 |
3.4.3 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 | 第45-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4章 元胞自动机法模拟动态再结晶过程 | 第51-68页 |
4.1 引言 | 第51页 |
4.2 动态再结晶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4页 |
4.2.1 模拟假设 | 第51-52页 |
4.2.2 位错密度模型 | 第52页 |
4.2.3 动态回复模型 | 第52页 |
4.2.4 动态再结晶形核及长大模型 | 第52-54页 |
4.3 元胞自动机法微观组织演变模拟 | 第54-62页 |
4.3.1 模拟参数及边界条件 | 第54-55页 |
4.3.2 应变量对动态再结晶模拟结果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4.3.3 变形温度对动态再结晶模拟结果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4.3.4 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模拟结果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4.4 模拟结果验证 | 第62-6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