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3-18页 |
1.2.1 生态效率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2 矿产资源开发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4 研究创新点与技术路线图 | 第19-21页 |
1.4.1 研究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1.4.2 技术路线图 | 第20-21页 |
2 生态效率相关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 | 第21-37页 |
2.1 生态效率的产生及其内涵 | 第21-22页 |
2.2 生态效率相关概念 | 第22页 |
2.3 生态效率的理论基础与渊源 | 第22-25页 |
2.3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.2 生态经济学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.3 循环经济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.4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 | 第25页 |
2.4 生态效率相关评价方法 | 第25-37页 |
2.4.1 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比较 | 第25-27页 |
2.4.2 数据包络分析法 | 第27页 |
2.4.3 DEA多种模型介绍 | 第27-37页 |
3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7-45页 |
3.1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| 第37-39页 |
3.1.1 矿产资源现状 | 第37-38页 |
3.1.2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 | 第38-39页 |
3.2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| 第39-41页 |
3.3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41-43页 |
3.4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3页 |
3.5 生态效率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43-45页 |
4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分析 | 第45-63页 |
4.1 指标数据获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1.1 指标数据获取与优化 | 第45-47页 |
4.1.2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7-49页 |
4.2 基于DEA方法的江西省整体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评价 | 第49-53页 |
4.2.1 因子提取与熵权压缩 | 第49-51页 |
4.2.2 基于CCR与BCC模型的整体生态效率评价 | 第51-52页 |
4.2.3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整体生态效率评价 | 第52-53页 |
4.3 基于DEA方法的江西省各地市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差异分析 | 第53-63页 |
4.3.1 基于SBM-Undesirable模型的生态效率差异分析 | 第53-60页 |
4.3.2 基于Malmquist-DEA模型的生态效率动态分析 | 第60-63页 |
5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| 第63-67页 |
5.1 强化有效管理,提升综合效益 | 第63-64页 |
5.2 重视科技投入,增强创新能力 | 第64页 |
5.3 坚持生态优先,助推绿色发展 | 第64-65页 |
5.4 共享发展成果,造福矿区群众 | 第65-6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7-68页 |
6.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| 第75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