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图像压缩算法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图像压缩加密算法 | 第11-12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论文的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1.3.3 各章节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压缩感知、稀疏变换及置乱加密理论 | 第15-25页 |
2.1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 | 第15-19页 |
2.1.1 稀疏变换 | 第17页 |
2.1.2 测量矩阵设计 | 第17-18页 |
2.1.3 信号重构 | 第18-19页 |
2.2 图像变换编码 | 第19-22页 |
2.2.1 离散余弦变换 | 第19-20页 |
2.2.2 离散小波变换 | 第20-22页 |
2.3 图像置乱加密 | 第22-23页 |
2.3.1 阿诺德置乱 | 第22-23页 |
2.3.2 双随机相位编码 | 第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压缩方法 | 第25-37页 |
3.1 DCT域的图像压缩和重构恢复 | 第25-26页 |
3.2 空间域中的压缩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3 优化的基于压缩感知的DCT-空间域压缩和重构恢复方法 | 第27-29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5页 |
3.4.1 重构性能 | 第29-33页 |
3.4.2 计算效率 | 第33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基于Kronecker压缩感知和初等元胞自动机的图像压缩加密算法 | 第37-59页 |
4.1 基于初等元胞自动机的置乱方法及稀疏均匀性评价 | 第37-40页 |
4.1.1 基于初等元胞自动机的均匀稀疏度方法 | 第37-39页 |
4.1.2 稀疏均匀性评价 | 第39-40页 |
4.2 优化的图像压缩加密方法 | 第40-42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2-58页 |
4.3.1 稀疏均匀性评价 | 第42-47页 |
4.3.2 置乱性能 | 第47-48页 |
4.3.3 压缩性能 | 第48-52页 |
4.3.4 计算效率 | 第52页 |
4.3.5 加密性能 | 第52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压缩与加密算法电路设计 | 第59-75页 |
5.1 电路总体结构 | 第59页 |
5.2 电路模块设计 | 第59-68页 |
5.2.1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/离散余弦反变换电路 | 第59-61页 |
5.2.2 并串/串并转换电路 | 第61-63页 |
5.2.3 高频截断电路 | 第63页 |
5.2.4 二维矩阵减法电路 | 第63-64页 |
5.2.5 压缩采样电路 | 第64-65页 |
5.2.6 基于初等元胞自动机置乱电路 | 第65-67页 |
5.2.7 基于分段线性混沌映射的伯努利随机矩阵产生电路 | 第67-68页 |
5.3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压缩和加密电路的FPGA验证 | 第68-74页 |
5.3.1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压缩和加密电路的FPGA验证平台设计 | 第68-70页 |
5.3.2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压缩加密电路验证结果分析 | 第70-7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总结 | 第75-76页 |
6.2 展望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