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预防医学、卫生学论文--保健组织与事业(卫生事业管理)论文--卫生医务人员论文

我国赤脚医生的缘起及发展—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个案研究(1968-1985)

内容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(一)研究缘起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学术史回顾第11-16页
    (三)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(四)江镇相关情况概述第17-19页
一、赤脚医生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9-28页
    (一)缺医少药:农村医疗卫生的普遍现实第19-22页
    (二)政治上:“六·二六”指示与对知识分子再教育第22-24页
    (三)经济上:城乡二元结构下最经济的选择第24-26页
    (四)社会文化上:赤脚医生本地化第26-28页
二、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缘起第28-34页
    (一)赤脚医生的前身:卫生员、保健员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卫生员与保健员的产生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江镇公社保健员的产生第29-31页
    (二)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产生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巡回医疗队下乡推动赤脚医生的培养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江镇公社首批赤脚医生的产生第32-34页
三、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发展及其经验推广第34-60页
    (一)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制度化第34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赤脚医生的选拔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赤脚医生的培训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赤脚医生的工作内容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赤脚医生的经济待遇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赤脚医生的管理与考核第46-48页
    (二)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经验的推广第48-60页
        1.《从“赤脚医生”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》的出炉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上海市对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经验的推广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中央对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经验的推广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江镇公社赤脚医生走向国际第58-60页
四、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衰落与转型第60-66页
    (一)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衰落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1.上海市赤脚医生的衰落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衰落第62-63页
    (二)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转型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赤脚医生”转型为“乡村医生”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转型第64-66页
五、关于赤脚医生的评价第66-74页
    (一)赤脚医生的积极作用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1.为农民防病治病,保护了农村劳动力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方便农民就医,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发掘中医药宝库,降低了就医成本第69-70页
    (二)赤脚医生的局限性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左”的影响使很多工作流于形式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不按医学和教育规律办事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医疗水平受限第72-74页
结语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6页
附录第86-99页
    (一)赤脚医生访谈提纲第86-88页
    (二)口述历史访谈摘录第88-99页
        1.金宝川医生访谈摘录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2.龚革新医生访谈摘录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杨国荣医生访谈摘录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高福祥医生访谈摘录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张大新医生访谈摘录第96-99页
致谢第99-100页

论文共10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药品零差价政策对某三级医院住院科室补偿水平的影响
下一篇: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员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--以D中心医院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