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1 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2 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1.3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4 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1.5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8页 |
1.5.1 一般自我效能感 | 第15-16页 |
1.5.2 人际交往能力 | 第16页 |
1.5.3 社交焦虑 | 第16页 |
1.5.4 班级心理气氛 | 第16-18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8-26页 |
2.1 一般自我效能感 | 第18-19页 |
2.2 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 | 第19-22页 |
2.2.1 人际交往能力 | 第19-20页 |
2.2.2 社交焦虑 | 第20-21页 |
2.2.3 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4 班级心理气氛 | 第22-23页 |
2.5 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| 第23-26页 |
3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| 第26-28页 |
3.1 问题的提出 | 第26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26-28页 |
3.2.1 研究依据 | 第26页 |
3.2.2 研究假设 | 第26-28页 |
4 研究方法 | 第28-32页 |
4.1 研究程序 | 第28-29页 |
4.2 研究对象 | 第29页 |
4.3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4.4 研究工具 | 第30-32页 |
4.4.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| 第30页 |
4.4.2 人际交往能力诊断量表 | 第30页 |
4.4.3 交往焦虑量表 | 第30-31页 |
4.4.4 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 | 第31页 |
4.4.5 SPSS统计分析软件 | 第31-32页 |
5 研究分析 | 第32-46页 |
5.1 一般自我效能感、社交焦虑、人际交往能力、班级心理气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| 第32-38页 |
5.1.1 性别 | 第32-33页 |
5.1.2 年级 | 第33-35页 |
5.1.3 专业 | 第35-36页 |
5.1.4 是否为独生子女 | 第36-37页 |
5.1.5 是否担任班干部 | 第37-38页 |
5.2 一般自我效能感、交往焦虑、社交能力、班级心理气氛两两关系 | 第38页 |
5.3 多元回归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3.1 一般自我效能感、班级心理气氛对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| 第39页 |
5.3.2 一般自我效能感、班级心理气氛对社交焦虑影响的回归分析 | 第39-40页 |
5.4 大学一年级学生前测与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5 分析小结 | 第41-46页 |
5.5.1 小结 | 第41-43页 |
5.5.2 结论分析 | 第43-46页 |
6 研究建议 | 第46-48页 |
7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5页 |
附录1: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(GSES) | 第55-56页 |
附录2:交往焦虑量表(IAS) | 第56-57页 |
附录3:人际交往能力诊断量表(SADS) | 第57-60页 |
附录4: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 | 第60-62页 |
后记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