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中英文缩略语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1 酸性土壤 | 第13-14页 |
1.1.1 什么是酸性土壤 | 第13页 |
1.1.2 酸性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| 第13-14页 |
1.2 铝毒害 | 第14-16页 |
1.3 植物抗铝机制 | 第16-21页 |
1.3.1 铝激活根尖有机酸分泌的外排机制 | 第16-20页 |
1.3.2 铝忍耐机制 | 第20-21页 |
1.4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4.1 基因枪法 | 第22页 |
1.4.2 农杆菌介导法 | 第22页 |
1.5 发根农杆菌转化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| 第22-24页 |
1.5.1 发根农杆菌及 Ri 质粒 | 第22-23页 |
1.5.2 发根农杆菌转化植物的方法 | 第23页 |
1.5.3 发根农杆菌转化方法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1.6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大豆发根农杆菌转化方法的建立 | 第25-34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2.1.1 植物材料 | 第25页 |
2.1.2 菌种与载体 | 第25页 |
2.1.3 引物 | 第25-26页 |
2.1.4 主要试剂 | 第26页 |
2.1.5 主要仪器 | 第26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6-30页 |
2.2.1 试剂配制 | 第26-27页 |
2.2.2 大豆种子的处理、萌发及发根的诱导 | 第27-29页 |
2.2.3 Luc 标签蛋白表达检测 | 第29页 |
2.2.4 PCR 检测 | 第29-30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3.1 大豆种子的处理及萌发 | 第30-31页 |
2.3.2 Luc 值检测及计算转化效率 | 第31-32页 |
2.3.3 PCR 检测 | 第32页 |
2.4 讨论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大豆 GmFRD3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4-49页 |
3.1 试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3.1.1 植物材料 | 第34页 |
3.1.2 菌种与载体 | 第34页 |
3.1.3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3.1.4 酶与试剂 | 第34-35页 |
3.1.5 软件 | 第35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35-43页 |
3.2.1 大豆培养 | 第35页 |
3.2.2 药品配置 | 第35-36页 |
3.2.3 大豆根尖 RNA 提取 | 第36-37页 |
3.2.4 cDNA 第一条链合成 | 第37-38页 |
3.2.5 PCR 引物设计 | 第38页 |
3.2.6 PCR 扩增体系 | 第38页 |
3.2.7 目的基因片段回收 | 第38-39页 |
3.2.8 线性化植物表达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的连接 | 第39-40页 |
3.2.9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 | 第40-41页 |
3.2.10 菌液验证及测序 | 第41页 |
3.2.11 质粒提取 | 第41-42页 |
3.2.12 发根农杆菌(K599)电击感受态的制备 | 第42页 |
3.2.13 电击转化发根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| 第42-43页 |
3.2.14 GmFRD3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3页 |
3.3 结果及分析 | 第43-48页 |
3.3.1 大豆 RNA 质量检测 | 第43页 |
3.3.2 大豆 GmFRD3 基因 cDNA 全长的获得 | 第43-44页 |
3.3.3 GmFRD3 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预测 | 第44-46页 |
3.3.4 基因保守域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4 讨论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大豆 GmFRD3 在大豆耐铝性中的作用 | 第49-67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49-51页 |
4.1.1 植物材料 | 第49页 |
4.1.2 载体及菌株 | 第49页 |
4.1.3 引物及测序 | 第49-50页 |
4.1.4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50页 |
4.1.5 主要试剂 | 第50-51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51-58页 |
4.2.1 启动子序列分析及启动活性验证 | 第51-53页 |
4.2.2 GmFRD3 的表达模式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2.3 GmFRD3 亚细胞定位 | 第54-56页 |
4.2.4 苏木精染色 | 第56页 |
4.2.5 柠檬酸分泌速率的测定 | 第56-58页 |
4.3 结果及分析 | 第58-65页 |
4.3.1 启动子序列及活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3.2 GmFRD3 的表达模式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3.3 GmFRD3 亚细胞定位 | 第61-62页 |
4.3.4 苏木精染色 | 第62-64页 |
4.3.5 Al 胁迫下 GmFRD3 过表达大豆根系柠檬酸分泌 | 第64-65页 |
4.4 讨论 | 第65-67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