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1.1.1 理论背景 | 第7-8页 |
1.1.2 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2 选题内容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文章研究重点和难点 | 第10页 |
1.3.1 本文研究重点 | 第10页 |
1.3.2 本文研究难点 | 第10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| 第10-11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4.2 研究步骤 | 第11页 |
1.5 研究材料 | 第11-12页 |
2 各个时期“治理”义动词词义研究 | 第12-70页 |
2.1 先秦(含秦)时期“治理”义动词词义研究 | 第12-36页 |
2.1.1 先秦时期“治理”义动词具体使用情况 | 第14-34页 |
2.1.2 小结 | 第34-36页 |
2.2 两汉时期“治理”义动词词义研究 | 第36-56页 |
2.2.1 两汉时期“治理”义动词具体使用情况 | 第38-53页 |
2.2.2 小结 | 第53-56页 |
2.3 魏晋南北朝时期“治理”义动词词义研究 | 第56-70页 |
2.3.1 魏晋南北朝时期“治理”义动词具体使用情况 | 第57-67页 |
2.3.2 小结 | 第67-70页 |
3 “治理”义动词历时变化分析 | 第70-80页 |
3.1 新词的产生 | 第70-71页 |
3.1.1 佐 | 第70页 |
3.1.2 宰 | 第70页 |
3.1.3 综 | 第70-71页 |
3.1.4 辩 | 第71页 |
3.2 旧词的消亡 | 第71页 |
3.3 旧词的继承和发展 | 第71-75页 |
3.3.1 事 | 第72页 |
3.3.2 经 | 第72-73页 |
3.3.3 拨 | 第73页 |
3.3.4 义 | 第73页 |
3.3.5 尹 | 第73页 |
3.3.6 靖 | 第73-74页 |
3.3.7 持 | 第74页 |
3.3.8 纪 | 第74页 |
3.3.9 莅 | 第74-75页 |
3.3.10 视 | 第75页 |
3.4 核心词的演变情况 | 第75-80页 |
3.4.1 治 | 第75-76页 |
3.4.2 御 | 第76页 |
3.4.3 为 | 第76-77页 |
3.4.4 执 | 第77页 |
3.4.5 用 | 第77页 |
3.4.6 平 | 第77-78页 |
3.4.7 统 | 第78页 |
3.4.8 理 | 第78-79页 |
3.4.9 领 | 第79-80页 |
4 “治理”义动词历时演变特点及原因 | 第80-85页 |
4.1 “治理”义动词历时演变特点 | 第80-83页 |
4.1.1 平稳性与变化性的统一 | 第80页 |
4.1.2 词汇发展的单一化 | 第80-81页 |
4.1.3 复音词大量增加 | 第81-83页 |
4.2 “治理”义动词历时演变原因 | 第83-85页 |
4.2.1 语言内部机制的影响 | 第83页 |
4.2.2 认知作用的影响 | 第83页 |
4.2.3 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| 第83-85页 |
5 结语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