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51页 |
·前言 | 第17-19页 |
·固体表面疏水疏油理论 | 第19-25页 |
·接触角与光滑固体表面上的杨氏方程 | 第19-20页 |
·粗糙固体表面上的Wenzel理论 | 第20页 |
·粗糙固体表面上的Cassie-Baxter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Cassie状态和Wenzel状态之间的转换 | 第21-22页 |
·接触角滞后与滚动角 | 第22-24页 |
·超疏油固体表面最新研究进展 | 第24-25页 |
·织物拒水拒油含氟整理剂研究现状 | 第25-29页 |
·织物拒水拒油整理剂概述 | 第25-26页 |
·长氟碳链化合物的稳定性及其低表面自由能特点 | 第26-28页 |
·长氟碳链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 | 第28-29页 |
·含氟硅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疏水疏油性研究 | 第29-40页 |
·含氟硅聚合物的制备 | 第30-36页 |
·含氟硅聚合物疏水疏油性研究 | 第36-40页 |
·含全氟聚醚链聚合物疏水疏油研究现状 | 第40-41页 |
·本论文研究目的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51页 |
第二章 全氟聚醚链接枝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疏水疏油性研究 | 第51-7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51-52页 |
·全氟聚醚链接枝SiO_2杂化材料的设计 | 第52-54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4-58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54页 |
·测试与表征 | 第54-55页 |
·THPF的制备与表征 | 第55页 |
·氨基功能化纳米SiO_2(APES-SiO_2)的制备与表征 | 第55-56页 |
·环氧基功能化SiO_2(GPMS-SiO_2)的制备与表征 | 第56页 |
·R_f-SiO_2-1的制备与表征 | 第56-57页 |
·R_f-SiO_2-2的制备与表征 | 第57页 |
·R_f-SiO_2-3的制备与表征 | 第57页 |
·棉织物的整理工艺 | 第57-5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74页 |
·THPF的制备 | 第58页 |
·TEOS水解缩合反应 | 第58-60页 |
·反应温度对纳米Si02粒径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 | 第61-62页 |
·R_f-SiO_2-1的制备及其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 | 第62-64页 |
·R_f-SiP_2-2的制备及其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 | 第64-66页 |
·R_f-SiO_2-3的制备及其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 | 第66-68页 |
·R_f-SiO_2的疏水疏油性 | 第68-72页 |
·R_f-SiO_2-3的热稳定性 | 第72-73页 |
·R_f-SiO_2-3(2)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| 第73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第三章 原位反应法制备超疏水/高度疏油棉织物的研究 | 第77-10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7页 |
·原位反应法制备超疏水/高度疏油织物的设计思路 | 第77-7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79-84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79页 |
·测试与表征 | 第79-82页 |
·含氟单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82-83页 |
·棉织物表面原位反应引入SiO_2颗粒及其功能化 | 第83-84页 |
·棉织物表面原位反应引入全氟聚醚链 | 第8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4-100页 |
·化合物(1)的制备 | 第84-85页 |
·化合物(2)的制备 | 第85页 |
·目标分子M_1的制备 | 第85-86页 |
·目标分子M_1的化学结构分析 | 第86-88页 |
·引入SiO_2粒子大小对棉织物疏水性的影响 | 第88-93页 |
·TEOS用量对棉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·S3表面形貌 | 第94-95页 |
·S3表面元素分析 | 第95-97页 |
·S3疏水疏油性 | 第97-98页 |
·S4表面元素分析 | 第98-99页 |
·S4表面疏水疏油性 | 第99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3页 |
第四章 全氟聚醚型核壳氟硅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| 第103-13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3-105页 |
·核壳聚合物的设计思路 | 第105-10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07-111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07页 |
·测试与表征 | 第107-108页 |
·甲基丙烯酸酯含氟单体的制备 | 第108-109页 |
·MPS修饰的纳米SiO_2(MPS-SiO_2)的制备与表征 | 第109-110页 |
·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| 第110页 |
·织物整理 | 第110-11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11-127页 |
·含氟单体的选择 | 第111-112页 |
·含氟单体的制备 | 第112-113页 |
·其它单体的选择及其用量 | 第113-114页 |
·乳化剂的选择 | 第114-116页 |
·反应工艺的确定 | 第116-117页 |
·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| 第117-123页 |
·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形貌表征 | 第123-124页 |
·聚合物的热重分析 | 第124-125页 |
·聚合物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| 第125-1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7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31页 |
第五章 笼型倍半硅氧烷(POSS)基含氟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| 第131-16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1-134页 |
·笼型倍半硅氧烷(POSS)基含氟共聚物的设计思路 | 第134-13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35-138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35页 |
·测试与表征 | 第135-136页 |
·含氟单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136-137页 |
·POSS基含氟共聚物的制备 | 第137-138页 |
·含氟共聚物/POSS共混物的制备 | 第138页 |
·织物整理 | 第13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38-159页 |
·POSS基含氟共聚物的制备 | 第138-140页 |
·POSS基含氟共聚物的化学结构 | 第140-144页 |
·聚合物中POSS单元未反应乙烯基数的确定 | 第144页 |
·POSS含量对聚合物分子量、产率的影响 | 第144-145页 |
·POSS基含氟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| 第145-148页 |
·POSS基含氟共聚物中POSS单元的存在形式 | 第148-152页 |
·POSS基含氟共聚物处理后织物疏水疏油性 | 第152-156页 |
·POSS基含氟共聚物处理后织物的燃烧性 | 第156-1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9-1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0-164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164-166页 |
附录:物质名称缩写及样品编号说明 | 第166-1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目录 | 第170-171页 |
致谢 | 第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