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扭矩环锭单纱的结构及性能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39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7页 |
·低扭矩环锭单纱生产技术 | 第17-25页 |
·低扭矩单纱纺纱技术产生的背景 | 第17-19页 |
·影响纱线扭矩及残余扭矩的因素 | 第19-20页 |
·减小纱线残余扭矩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纺纱原理 | 第21-22页 |
·纺纱三角区形态 | 第22-23页 |
·单纱表面形态 | 第23-24页 |
·低扭矩环锭单纱的结构 | 第24-25页 |
·低扭矩环锭纱生产技术的应用 | 第25页 |
·关于纱线结构的研究 | 第25-32页 |
·纤维在纱线中的三维空间形态 | 第25-29页 |
·纱线中纤维的堆砌密度 | 第29-30页 |
·纱线结构参数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| 第30-32页 |
·关于纱线拉伸性能的模型 | 第32-36页 |
·力学方法(应力-应变法) | 第32-34页 |
·能量法 | 第34-35页 |
·有限元法 | 第35-36页 |
·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36-39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标 | 第36-3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7页 |
·本课题的创新点 | 第37-39页 |
第二章 纱线结构参数的连续测量装置及表征方法 | 第39-58页 |
·引言 | 第39页 |
·纱线结构参数的连续测量系统 | 第39-42页 |
·测量原理及步骤 | 第42-48页 |
·光学原理 | 第42-44页 |
·参数选择 | 第44-46页 |
·系统校正 | 第46-48页 |
·数据采集及分析 | 第48-57页 |
·纱线直径的在线测量 | 第48-49页 |
·纤维的三维轨迹 | 第49-52页 |
·纤维的径向位置分布 | 第52-54页 |
·纤维的空间取向角 | 第54-56页 |
·纱线的捻度分布 | 第56-57页 |
·纤维的转移幅值及频率 | 第5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三章 低扭矩环锭单纱纤维三维空间构型 | 第58-81页 |
·引言 | 第5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8-60页 |
·材料及样品准备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80页 |
·不同纱线中典型的示踪纤维图像 | 第60-62页 |
·低扭矩纱及环锭纱的基本结构参数 | 第62-65页 |
·锭纱中纤维的三维构型 | 第65-70页 |
·低扭矩环锭单纱中纤维的三维构型 | 第70-75页 |
·纤维的径向位置 | 第75-76页 |
·纤维的空间取向角 | 第76-78页 |
·其他转移特征 | 第78-8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四章 低扭矩环锭单纱横截面上纤维的分布 | 第81-100页 |
·引言 | 第81页 |
·不同轴向张力下纤维堆砌密度的试样准备装置 | 第81-83页 |
·纤维堆砌密度的计算 | 第83-9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90-91页 |
·实验材料准备 | 第9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90-9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1-99页 |
·Tencel纱横截面上纤维的分布 | 第91-95页 |
·毛纱横截面上纤维的分布 | 第95-9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五章 理想模型中纱线拉伸性能的分析 | 第100-118页 |
·引言 | 第100页 |
·纱线中纤维的堆砌密度分析 | 第100-105页 |
·基本参数 | 第101页 |
·理论分析 | 第101-105页 |
·纱线拉伸性能理论 | 第105-110页 |
·基本理论方法 | 第105页 |
·基本假设 | 第105-106页 |
·基本参数 | 第106-107页 |
·理论模型 | 第107-11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10-11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10页 |
·纤维的拉伸 | 第110-112页 |
·纱线的密度分布 | 第112页 |
·结果验证 | 第112-11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16-118页 |
第六章 低扭矩环锭单纱及其织物性能分析 | 第118-135页 |
·引言 | 第11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18-120页 |
·材料准备 | 第118-11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19-120页 |
·关于低扭矩纱线性能的二因子响应面分析 | 第120-127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120-12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22-127页 |
·低扭矩环锭单纱及其针织物的性能分析 | 第127-134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127-12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29-130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30-1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35-1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8-14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46-147页 |
致谢 | 第1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