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--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--煤的热解与转化论文

半焦热解与煤催化解聚耦合增油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符号说明第8-12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-22页
    1.1 序言第12页
    1.2 褐煤热解制油工艺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褐煤热解制油工艺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褐煤热解制油工艺第14页
    1.3 煤加氢热解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煤在氢气气氛下热解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煤与富氢物质共热解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煤催化热解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催化剂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过渡金属催化剂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矿物质催化剂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负载型催化剂第18页
    1.5 煤结构与煤热解反应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煤的化学物理结构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煤热解反应过程第20-21页
    1.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1-22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-28页
    2.1 原料煤的制备及其性质第22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加入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实验流程及设备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单煤热解(CP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煤-半焦耦合热解(CSP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原煤氢气气氛下热解(CHP)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单煤催化解聚(CCP)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煤-半焦耦合催化解聚(CSCP)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原煤氢气气氛下催化解聚(CHCP)第24页
    2.4 实验产物的表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焦油的热失重(TG)模拟蒸馏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焦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煤、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IR)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半焦热失重-质谱联用(TG-MS)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下床层半焦热解氢气浓度气相色谱(GC)分析第25页
    2.5 实验方案第25-28页
第三章 催化剂对半焦热解气体析出的影响第28-36页
    3.1 实验用样品第28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2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催化剂对半焦热失重的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催化剂对半焦热解主要气体析出的影响第30-3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四章 煤-半焦耦合热解及煤加氢热解研究第36-60页
    4.1 煤-半焦耦合热解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煤-半焦耦合热解产物分布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焦油模拟蒸馏实验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焦油GC×GC-MS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半焦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半焦FTIR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下床层半焦热解氢气析出浓度第48页
    4.2 煤加氢热解第4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煤加氢热解产物分布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焦油模拟蒸馏实验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焦油GC×GC-MS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半焦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半焦FTIR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五章 煤-半焦耦合催化解聚及煤加氢催化解聚研究第60-82页
    5.1 煤-半焦耦合催化解聚第60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煤-半焦耦合催化解聚产物分布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焦油模拟蒸馏实验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焦油GC×GC-MS分析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半焦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半焦FTIR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 5.2 内蒙褐煤的加氢催化解聚第70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内蒙褐煤加氢催化解聚产物分布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焦油模拟蒸馏实验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焦油GCxGC-MS分析第72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半焦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半焦FTIR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79-82页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2-84页
    6.1 本文主要结论第82-83页
    6.2 后续工作建议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92页
致谢第92-94页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陕西煤催化解聚提质的研究
下一篇:低阶煤热解—气化—燃烧TBCFB系统及尾气中CO2捕集的模拟与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