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购动因视角下的目标公司特征分析--以“万科股权之争”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论文写作框架 | 第10-11页 |
1.4 主要创新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| 第13-27页 |
2.1 并购目标公司特征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2.1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2.1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2.2 并购动因理论 | 第17-20页 |
2.2.1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2 效率理论 | 第18页 |
2.2.3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4 价值低估理论 | 第19页 |
2.2.5 并购成本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 并购动因视角下目标公司特征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4 五维目标公司特征研究模型的构建 | 第21-27页 |
第三章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介绍 | 第27-31页 |
3.1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背景 | 第27页 |
3.2 参与各方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7-28页 |
3.3 股权之争过程及结果 | 第28-31页 |
第四章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| 第31-47页 |
4.1 问题提出:万科成为并购目标的原因 | 第31页 |
4.2 运用五维模型对万科目标特征进行分析 | 第31-43页 |
4.2.1 目标公司专利技术和品牌价值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2.2 目标公司盈利能力与运营能力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2.3 目标公司估值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2.4 目标公司股权集中度和规模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2.5 目标公司董监高运行状况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 万科目标特征总结 | 第43-47页 |
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| 第47-51页 |
5.1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启示 | 第47页 |
5.2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| 第47-49页 |
5.3 对监管方的建议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