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--行车组织论文--车站工作组织论文--编组站工作组织与管理系统论文

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--驼峰子系统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计算机仿真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理仿真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设备构建第18-37页
    2.1 系统总体设计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动态物理模拟平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通信控制子系统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业务控制子系统第22页
    2.2 系统硬件设备构建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车辆模型构建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道岔模型构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信号机模型构建第25-27页
    2.3 系统通信设备构建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车辆位置问询发码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车辆运动控制发码器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道岔控制发码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信号机控制发码器第31-32页
    2.4 系统定位设备构建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系统定位技术研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驼峰子系统红外定位构建第33-3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节第36-37页
第3章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和控制子系统设计第37-67页
    3.1 数据库技术概述第37页
    3.2 系统基础数据结构设计第3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线路数据结构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道岔数据结构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信号机数据结构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红外线数据结构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机车车辆数据结构第46-48页
    3.3 系统控制数据结构设计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控制发码数据结构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机车车辆问询数据结构第52-53页
    3.4 驼峰控制子系统设计第5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业务数据结构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推送作业控制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溜放作业控制第58-6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节第66-67页
第4章 驼峰子系统主要模型及算法设计第67-78页
    4.1 进路搜索算法设计第67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进路搜索模型建立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进路算法设计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进路的确定第72-73页
    4.2 溜放车组间隔控制模型研究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驼峰溜放控制介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溜放车组间隔控制模型建立第74-7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节第77-78页
第5章 驼峰子系统工作过程物理模拟的实现第78-89页
    5.1 硬件系统的测试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车辆控制测试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道岔信号机控制测试第79-81页
    5.2 驼峰子系统软件系统测试第81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系统界面显示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推送作业的测试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溜放作业的测试第87-88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节第88-89页
结论第89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武广高速铁路客流时段分布规律研究
下一篇:刚性悬挂接触网实体建模及弓网动态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