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问题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3.2 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2.1 关于数学符号涵义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2.2 关于符号意识的相关研究 | 第13页 |
2.3 关于错题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4 关于有理数中出现的错误的相关研究 | 第14-16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16-23页 |
3.1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6-19页 |
3.1.1 对数学符号的界定 | 第16页 |
3.1.2 对符号意识的界定 | 第16-18页 |
3.1.3 对有理数知识的界定 | 第18-19页 |
3.1.4 对问题的界定 | 第19页 |
3.2 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3.3 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3.4 研究思路 | 第22页 |
3.5 研究框架 | 第22-23页 |
4 初中生符号意识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的框架 | 第23-26页 |
4.1 对常见问题分析的框架 | 第23-24页 |
4.2 对问题原因分析的框架 | 第24-26页 |
5 有理数学习中符号意识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6-56页 |
5.1 有理数概念学习中初中生符号意识的问题 | 第26-31页 |
5.1.1 在符号理解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26-27页 |
5.1.2 在符号表示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27-29页 |
5.1.3 在符号操作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29-30页 |
5.1.4 原因分析 | 第30-31页 |
5.2 数轴学习中初中生符号意识的常见问题 | 第31-35页 |
5.2.1 在符号理解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31-33页 |
5.2.2 在符号表示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33页 |
5.2.3 在符号操作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33-34页 |
5.2.4 原因分析 | 第34-35页 |
5.3 相反数学习中初中生符号意识的常见问题 | 第35-37页 |
5.3.1 在符号理解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35-36页 |
5.3.2 在符号表示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36页 |
5.3.3 在符号操作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3.4 原因分析 | 第37页 |
5.4 绝对值学习中初中生符号意识的常见问题 | 第37-43页 |
5.4.1 在符号理解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4.2 在符号表示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4.3 在符号操作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4.4 原因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5 有理数混合运算学习中初中生符号意识的常见问题 | 第43-53页 |
5.5.1 在符号理解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43-45页 |
5.5.2 在符号操作维度上的问题分析 | 第45-52页 |
5.5.3 原因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6 学生在有理数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| 第53-56页 |
5.6.1 在有理数相关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上出错 | 第53-54页 |
5.6.2 运算法则乱用,运算顺序颠倒 | 第54页 |
5.6.3 题意理解存在障碍 | 第54页 |
5.6.4 计算失误 | 第54-55页 |
5.6.5 审题不严谨 | 第55-56页 |
6 有理数学习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对策 | 第56-62页 |
6.1 加强学生对符号理解的对策 | 第56-58页 |
6.1.1 重视学生对符号相关概念及本质的理解 | 第56-57页 |
6.1.2 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 | 第57-58页 |
6.1.3 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| 第58页 |
6.2 加强学生在符号表示方面的对策 | 第58-60页 |
6.2.1 注重符号教学的连贯性与目的性 | 第58-59页 |
6.2.2 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| 第59-60页 |
6.3 加强学生在符号操作方面的对策 | 第60-62页 |
6.3.1 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 | 第60-61页 |
6.3.2 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数学书写习惯 | 第61-62页 |
7 结论与反思 | 第62-63页 |
7.1 研究的结论 | 第62页 |
7.2 研究的反思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附录A | 第65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