轴承内套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装置的研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3页 |
1.2.1 轴承外观检测的物理方法及其不足 | 第11-12页 |
1.2.2 轴承外观检测的视觉检测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课题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5-21页 |
2.1 轴承内套表面常见缺陷 | 第15-17页 |
2.2 检测重点与难点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3 检测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| 第18-19页 |
2.3.1 系统模块划分 | 第18-19页 |
2.3.2 模块功能概述 | 第19页 |
2.4 系统功能与性能的需求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21-40页 |
3.1 系统组成结构与运行原理 | 第21-23页 |
3.1.1 组成结构 | 第21-22页 |
3.1.2 系统运行原理 | 第22-23页 |
3.2 系统硬件选型 | 第23-35页 |
3.2.1 工业摄像机选择 | 第23-27页 |
3.2.2 镜头选择 | 第27-32页 |
3.2.3 光源与滤光片选择 | 第32-35页 |
3.3 打光设计 | 第35-38页 |
3.3.1 照明方式分类 | 第36-37页 |
3.3.2 检测系统的打光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4 实验平台搭建 | 第38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40-61页 |
4.1 软件系统整体结构 | 第40-41页 |
4.2 软件系统运行流程 | 第41-43页 |
4.3 软件系统的并行化 | 第43-47页 |
4.3.1 多线程技术应用 | 第43-44页 |
4.3.2 基于多级多线程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4-45页 |
4.3.3 基于线程池的并发架构设计与实现 | 第45-46页 |
4.3.4 相关实验 | 第46-47页 |
4.4 软件系统的数据缓冲模块 | 第47-56页 |
4.4.1 队列的概述 | 第47-49页 |
4.4.2 数据缓冲模块的结构设计 | 第49-50页 |
4.4.3 数据缓冲模块操作逻辑的设计 | 第50-55页 |
4.4.4 相关实验 | 第55-56页 |
4.5 相机接口的封装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6 基于VC环境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7-60页 |
4.6.1 modbus协议介绍 | 第57-59页 |
4.6.2 modbus协议的实现 | 第59-6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轴承内套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| 第61-75页 |
5.1 算法流程概述 | 第61页 |
5.2 图像预处理 | 第61-63页 |
5.3 轴承内套各检测面定位 | 第63-71页 |
5.3.1 提取ROI | 第63-64页 |
5.3.2 定位检测目标 | 第64-70页 |
5.3.3 提取检测目标 | 第70-71页 |
5.4 缺陷的分割与量化 | 第71-74页 |
5.4.1 分割缺陷 | 第71-74页 |
5.4.2 量化缺陷 | 第7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6章 实验分析 | 第75-78页 |
6.1 实验说明 | 第75页 |
6.2 检测过程 | 第75-76页 |
6.3 结果分析 | 第76-7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