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公交可达性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公交线网分层优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既有研究对本研究启示 | 第12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6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1.7 论文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2 西安古城区公交现状与发展研究 | 第17-27页 |
2.1 西安古城区概况 | 第17-18页 |
2.2 西安古城区交通发展现状 | 第18-23页 |
2.2.1 古城区路网现状 | 第18-19页 |
2.2.2 古城区居民出行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2.3 古城区机动车发展现状 | 第21页 |
2.2.4 古城区历史街区公交发展现状 | 第21-23页 |
2.3 西安古城区公交线网分层优化的必要性 | 第23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公交线网分层优化理论 | 第27-39页 |
3.1 公交线网分层的意义 | 第27页 |
3.2 公交站点等级划分 | 第27-30页 |
3.2.1 可达性理论 | 第27-28页 |
3.2.2 常见可达性度量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2.3 基于可达性的公交站点等级划分 | 第29-30页 |
3.3 公交线路等级划分 | 第30-31页 |
3.4 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| 第31-37页 |
3.4.1 公交线网优化基本理论 | 第31-32页 |
3.4.2 公交线网优化的目标 | 第32页 |
3.4.3 公交线网优化常用模型 | 第32-34页 |
3.4.4 公交线网优化约束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4 西安古城区公交站点可达性研究 | 第39-63页 |
4.1 复杂网络基本知识 | 第40-41页 |
4.1.1 复杂网络基本理论 | 第40页 |
4.1.2 复杂网络的图表示 | 第40页 |
4.1.3 复杂网络的路径长度 | 第40-41页 |
4.2 城市公交网络模型 | 第41-44页 |
4.2.1 公交站点网络模型(Space L网络) | 第42-43页 |
4.2.2 公交换乘网络模型(Space P网络) | 第43-44页 |
4.3 西安市公交系统复杂网络 | 第44-48页 |
4.3.1 西安市公交站点网络模型 | 第44-46页 |
4.3.2 西安市公交换乘网络模型 | 第46-48页 |
4.4 西安公交网络路径长度 | 第48-51页 |
4.4.1 公交站点网络路径长度 | 第48-49页 |
4.4.2 公交换乘网络路径长度 | 第49-51页 |
4.5 改进的可达性拓扑度量方法 | 第51-56页 |
4.6 基于改进可达性拓扑度量法的西安古城区公交站点可达性研究 | 第56-6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0-63页 |
5 西安古城区公交线网优化 | 第63-95页 |
5.1 古城区公交线网层次划分 | 第63-71页 |
5.1.1 古城区公交网络层次划分思路 | 第63-64页 |
5.1.2 基于可达性的古城区公交站点等级划分 | 第64-66页 |
5.1.3 古城区公交线网功能层次划分 | 第66-71页 |
5.2 古城区公交线网分层优化模型 | 第71-74页 |
5.2.1 古城区公交线网优化目标 | 第71页 |
5.2.2 古城区公交优化模型 | 第71-74页 |
5.3 基于蚁群算法的公交线网分层优化 | 第74-80页 |
5.4 古城区公交线网合理调整 | 第80-90页 |
5.4.1 古城区公交线网合理调整原则 | 第80-81页 |
5.4.2 古城区公交线网合理调整结果 | 第81-90页 |
5.5 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结果评价 | 第90-9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2-9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6.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| 第95-96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103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