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SUMMARY | 第3-4页 |
1 引言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研究评述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7-18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1.4.1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2.1.1 保险 | 第19页 |
2.1.2 农业风险 | 第19页 |
2.1.3 农业保险 | 第19-21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2.2.1 福利经济学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| 第22页 |
2.2.3 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理论 | 第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3 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| 第24-33页 |
3.1 甘肃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概况 | 第24-25页 |
3.2 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| 第25页 |
3.3 甘肃农业保险业务规模与结构 | 第25-29页 |
3.4 甘肃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| 第29-30页 |
3.5 农业保险案例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5.1 高台县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| 第30页 |
3.5.2 永昌县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| 第30-3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4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保险影响因素的问卷统计分析 | 第33-42页 |
4.1 调研地区的选取原则 | 第33页 |
4.2 调研地区的基本情况 | 第33-35页 |
4.2.1 调研地区农户参保情况 | 第34-35页 |
4.3 调研地区农业保险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| 第35-41页 |
4.3.1 农户个人特征对农业保险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4.3.2 保险保费补贴对农业保险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3.3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对农业保险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.4 保险制度对农业保险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5 甘肃省农业保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42-48页 |
5.1 数据来源 | 第42-43页 |
5.2 模型选择及变量说明 | 第43-44页 |
5.3 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44-47页 |
5.3.1 Logistic回归结果与检验 | 第44-46页 |
5.3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6 结论及建议 | 第48-53页 |
6.1 结论 | 第48-50页 |
6.1.1 坚持开放的学习态度,借鉴世界范围内的有益经验 | 第48-49页 |
6.1.2 坚持务实的发展态度,汲取我国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养分 | 第49-50页 |
6.1.3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选择适合甘肃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 | 第50页 |
6.2 建议 | 第50-53页 |
6.2.1 加快推进保险立法,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| 第50页 |
6.2.2 进一步健全保险补贴制度,切实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| 第50-51页 |
6.2.3 坚持以自愿保险为基础,有重点的推动强制保险 | 第51页 |
6.2.4 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,多渠道筹措农业保险资金 | 第51页 |
6.2.5 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,探索甘肃新型农业保险模式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 甘肃省农业保险绩效评价农户调查表 | 第58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-61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