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4 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和融资现状 | 第13-18页 |
2.1 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 | 第13-14页 |
2.2 房地产融资现状 | 第14-17页 |
2.3 过于依赖贷款的原因分析 | 第17页 |
2.4 本文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房地产融资方式比较研究 | 第18-37页 |
3.1 房地产消费贷款 | 第18-21页 |
3.1.1 房地产消费贷款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3.1.2 房地产消费贷款的分类和特征 | 第19-20页 |
3.1.3 房地产抵押贷款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3.2 房地产证券化 | 第21-25页 |
3.2.1 房地产证券化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3.2.2 房地产证券化的基本类型 | 第22-23页 |
3.2.3 房地产证券化的一般结构流程 | 第23-25页 |
3.3 房地产信托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| 第25-29页 |
3.3.1 房地产信托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3.3.2 房地产信托的优势 | 第26-27页 |
3.3.3 房地产信托的类型 | 第27-28页 |
3.3.4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| 第28-29页 |
3.4 房地产融资租赁 | 第29-36页 |
3.4.1 融资租赁的概念 | 第29-30页 |
3.4.2 房地产融资租赁概念 | 第30页 |
3.4.3 房地产融资租赁的分类 | 第30-32页 |
3.4.4 房地产融资租赁的特点 | 第32-34页 |
3.4.5 房地产融资租赁的操作流程 | 第34页 |
3.4.6 房地产融资租赁的优势 | 第34-36页 |
3.5 房地产融资方式比较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基于模糊层次评价法的房地产融资方式比较模型 | 第37-52页 |
4.1 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7-39页 |
4.1.1 融资效率 | 第37-38页 |
4.1.2 融资成本 | 第38-39页 |
4.1.3 基于融资效率和交易成本的融资方式比较模型 | 第39页 |
4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9-43页 |
4.2.1 模糊层次分析法 | 第39-41页 |
4.2.2 指标权重的确定步骤 | 第41-43页 |
4.3 融资模式定量分析案例 | 第43-52页 |
4.3.1 确定评价值矩阵 | 第43-47页 |
4.3.2 确定评价灰度 | 第47-48页 |
4.3.3 计算灰类的评价系数 | 第48-50页 |
4.3.4 各二级指标灰色评价权向量计算 | 第50-51页 |
4.3.5 案例分析 | 第51-52页 |
结束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