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质学论文--历史地质学、地层学论文--古气候学论文

三门峡及邻区公元前5000-2000年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37页
    1.1 国内外环境考古学研究进展第12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国内外全新世三大气候事件与古文化关系研究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我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8-30页
    1.2 选题依据、科学问题、基本思路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本论文创新之处第36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2章 三门峡地区5000—20008C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研究第37-67页
    2.1 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形地貌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候水文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土壤植被第38-39页
    2.2 古文化演进特征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仰韶文化演进特征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龙山文化演进特征第42页
    2.3 三门峡地区5000—20008C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分析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古环境变迁及其对古文化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人类社会演进对环境变迁的响应第45-48页
    2.4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古文化遗存及环境变化分析第48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古文化遗存及其年代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孢粉组合特征与古环境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3章 运城地区5000—20008C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研究第67-92页
    3.1 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形地貌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候水文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土壤植被第67-68页
    3.2 古文化演进特征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仰韶文化演进特征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龙山文化演进特征第71-72页
    3.3 运城地区5000—20008C的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3.4 芮城清凉寺和桃花涧遗址古文化遗存及环境变化分析第74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古文化遗存及其年代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孢粉组合特征与古环境分析第84-90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90-92页
第4章 关中洛阳地区5000—20008C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研究第92-113页
    4.1 自然环境概况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关中地区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洛阳地区第93-94页
    4.2 古文化演进特征第94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关中地区第94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洛阳地区第98-100页
    4.3 关中洛阳地区5000—20008C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分析第100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关中地区第100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洛阳地区第105-110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10-113页
第5章 研究区5000—20008C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对比研究第113-125页
    5.1 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比第113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地理位置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地形地貌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气候水文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土壤植被第116-117页
    5.2 各区域人类社会演进特点对比第117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古文化演进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经济形态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社会复杂化第120-121页
    5.3 各区域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关系对比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古环境变迁及其对古文化的影响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人类社会演进对环境变迁的响应第123-124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24-125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-13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25-12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27-130页
致谢第130-134页
参考文献第134-148页
个人简介第148-149页
附表第149-172页

论文共1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桂西铝土矿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
下一篇:冀东典型金矿床构造岩浆作用及流体成矿过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