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有色金属论文--铝论文

桂西铝土矿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前言第9-20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和目的任务第9-10页
    1.2 铝土矿成矿理论研究进展评述第10-14页
    1.3 桂西铝土矿勘查历史第14-16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工作与主要创新点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工作情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创新点第18-20页
2 区域成矿背景第20-32页
    2.1 大地构造第20-22页
    2.2 地层第22-24页
    2.3 构造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褶皱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断裂第27页
    2.4 岩浆岩第27-28页
    2.5 成矿环境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二叠纪成矿环境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第四纪成矿环境第28-32页
3 矿体地质与空间结构第32-56页
    3.1 矿体地质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沉积型铝土矿体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堆积型铝土矿体第33-35页
    3.2 矿体轮廓形态第35-42页
    3.3 矿体质量平面分布第42-49页
    3.4 矿石质量垂向分布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定性特征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定量刻画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控制因素第54-56页
4 矿石矿物学与矿床地球化学第56-96页
    4.1 矿石结构第56页
    4.2 矿物组成与特征第56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矿物组成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矿石矿物特征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差热与热重特征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矿物形貌组合特征第65-71页
    4.3 矿物成因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铝化合物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铁化合物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粘土矿物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稀土矿物第73-75页
    4.4 元素组成与变化第75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常量元素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微量元素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稀土元素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元素空间变化第87-90页
    4.5 元素相关性分析第90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常量元素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微量元素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常量—微量元素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常量—稀土元素第93-96页
5 物源探索与成矿模式第96-113页
    5.1 物源探索第96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稳定元素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碎屑锆石同位素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综合分析第101-103页
    5.2 热演化史第103-105页
    5.3 成矿环境第105-106页
    5.4 成矿规律第106-110页
    5.5 成矿模式第110-113页
6 勘查技术与方法第113-138页
    6.1 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与勘查工程网度确定第113-118页
    6.2 勘查方法手段选择与施工原则第118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勘查方法手段选择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井探工程布设和施工原则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井探工程质量及地质效果第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井探工程地质编录第122-123页
    6.3 控制测量、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控制测量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地形测量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工程点与地质点测量第125页
    6.4 地质测量第125-126页
    6.5 水文地质、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第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矿区水文、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地下水动态观测第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提水试验及试坑渗水试验第128-129页
    6.6 样品采集、加工、测试分析第129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基本分析第129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组合分析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岩矿鉴定及物质组分分析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4 伴生三水铝土矿测试分析第132页
    6.7 二维插值与三维可视化第132-133页
    6.8 堆积型铝土矿勘查技术方法体系第133-136页
    6.9 勘查实践效果第136-138页
7 结论第138-144页
    7.1 矿体地质与空间结构第138页
    7.2 矿物组成与成因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矿物组成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矿物成因第139页
    7.3 元素组成与空间变化第139-141页
    7.4 物源探索第141页
    7.5 成矿模式第141-142页
    7.6 勘查技术方法第142-144页
致谢第144-145页
参考文献第145-150页
附录第150-151页

论文共1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拉尔盆地乌尔逊—贝尔凹陷储层特征及成藏分析
下一篇:三门峡及邻区公元前5000-2000年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