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3 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19页 |
1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彩色路面胶结料制备工艺研究 | 第21-35页 |
2.1 胶结料制备原料分析 | 第21-25页 |
2.1.1 基料油 | 第21页 |
2.1.2 树脂 | 第21-22页 |
2.1.3 改性剂 C\D 组份 | 第22页 |
2.1.4 增塑剂 | 第22-23页 |
2.1.5 着色剂 | 第23-25页 |
2.2 高分子聚合反应机理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3 胶结料制备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研究 | 第26-29页 |
2.3.1 胶结料制备工艺流程 | 第26-27页 |
2.3.2 工艺参数 | 第27-29页 |
2.4 参数因素水平与正交试验分析 | 第29-34页 |
2.4.1 参数因素水平确定与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| 第29-30页 |
2.4.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彩色路面胶结料组分配比与性能研究 | 第35-61页 |
3.1 组份掺量水平与正交试验方案确定 | 第35-37页 |
3.2 组份掺量对胶结料性能的影响分析 | 第37-44页 |
3.2.1 组份掺量对软化点影响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.2 组份掺量对延度影响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2.3 组份掺量对针入度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 组份掺量对胶结料性能影响规律分析与最佳配比研究 | 第44-55页 |
3.3.1 组份掺量对软化点影响规律分析与掺量范围确定 | 第45-49页 |
3.3.2 组份掺量对延度影响规律分析与掺量范围确定 | 第49-51页 |
3.3.3 组份掺量对针入度影响规律分析与掺量范围确定 | 第51-54页 |
3.3.4 胶结料最佳配比确定 | 第54-55页 |
3.4 彩色路面胶结料性能比较分析 | 第55-59页 |
3.4.1 彩色沥青产品理化性质 | 第56页 |
3.4.2 彩色沥青路用性能对比分析 | 第56-5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彩色路面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| 第61-77页 |
4.1 彩色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| 第61-71页 |
4.1.1 彩色路面混合料原材料选择 | 第61-64页 |
4.1.2 彩色路面混合料类型 | 第64页 |
4.1.3 彩色路面混合料级配类型确定 | 第64-65页 |
4.1.4 最佳胶结料用量与最佳色粉用量的确定 | 第65-71页 |
4.2 彩色路面混合料性能研究 | 第71-76页 |
4.2.1 彩色路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2.2 彩色路面混合料低温抗裂性验证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2.3 彩色路面混合料水稳定性验证分析 | 第74-7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五章 彩色路面色彩耐久性评价研究 | 第77-84页 |
5.1 彩色路面色彩耐久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77-79页 |
5.2 彩色路面胶结料色彩耐久性评价方法 | 第79-82页 |
5.3 彩色路面混合料色彩耐久性评价方法 | 第82-8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主要结论与建议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