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钢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活性粉末混凝土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再生混凝土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钢管高强混凝土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钢管再生混凝土第16-17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7-19页
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材料本构关系第19-25页
    2.1 统一强度理论第19页
    2.2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和机理第19-21页
    2.3 材料本构关系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钢材的本构关系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再生混凝土的应力-应变关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钢管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三章 钢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分析第25-3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5-26页
    3.2 钢管 RPC 柱轴压承载力研究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钢管 RPC 柱的工作机理和受力模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钢管的承载力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承载力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钢管 RPC 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统一解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与文献实验结果的对比第29页
    3.3 内配 CFRP 筋钢管再生混合柱承载力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本假定和受力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FRP 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钢管和混合再生混凝土承载力计算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内配 CFRP 筋钢管再生混合短柱受压承载力统一解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结果对比和影响因素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滑移受力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4.1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问题第37页
    4.2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-滑移本构关系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4.3 影响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第39-41页
    4.4 考虑粘结滑移的钢管 RPC 柱承载力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钢管与 RPC 之间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考虑粘结滑移的钢管 RPC 柱的承载力计算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结果对比和影响因素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五章 钢管 RPC 柱的有限元分析第45-60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45页
    5.2 钢管 RPC 柱 ANSYS 分析理论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单元类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钢材的材料性质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材料性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第47-49页
    5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有限单元的选取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实常数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网格划分及弹簧单元的施加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边界约束及加载第52页
    5.4 计算结果分析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极限承载力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荷载-位移曲线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应力场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套箍指标和混凝土强度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结论与展望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英文广告中双关语的理解机制研究
下一篇:网络化的机动车安全检测信息上报系统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