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2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美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经验 | 第10-11页 |
| 1.3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理论 | 第12-17页 |
| 2.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内涵 | 第12-15页 |
| 2.1.1 学生管理概念形成 | 第12-13页 |
| 2.1.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界定 | 第13-14页 |
| 2.1.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| 第14-15页 |
| 2.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| 2.2.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管理理论基础 | 第15-16页 |
| 2.2.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职业教育理论基础 | 第16-17页 |
|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| 第17-22页 |
| 3.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发展环境 | 第17-19页 |
| 3.1.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机遇 | 第17-18页 |
| 3.1.2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| 第18-19页 |
| 3.2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取得的成绩 | 第19-22页 |
| 3.2.1 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管理理念逐步形成 | 第19-20页 |
| 3.2.2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| 第20页 |
| 3.2.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逐步建成 | 第20-21页 |
| 3.2.4 日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| 第21-22页 |
| 4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2-31页 |
| 4.1 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| 第22-25页 |
| 4.1.1 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| 第22页 |
| 4.1.2 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待建立 | 第22-23页 |
| 4.1.3 缺乏对后进生的关注 | 第23-24页 |
| 4.1.4 缺乏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| 第24-25页 |
| 4.2 创新性的心理咨询工作方式有待增加 | 第25-27页 |
| 4.3 高职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有待建成 | 第27页 |
| 4.4 完善的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有待提高 | 第27-31页 |
| 5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| 第31-41页 |
| 5.1 “以学生为本”的人性化管理策略 | 第31-35页 |
| 5.1.1 师生关系人性化 | 第31-32页 |
| 5.1.2 自主管理人性化 | 第32-33页 |
| 5.1.3 对待问题学生人性化 | 第33-34页 |
| 5.1.4 激励机制人性化 | 第34-35页 |
| 5.2 构建多形式的德育工作方式 | 第35-38页 |
| 5.2.1 全员育人 | 第35-36页 |
| 5.2.2 全程育人 | 第36-37页 |
| 5.2.3 全方位育人 | 第37-38页 |
| 5.3 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| 第38-39页 |
| 5.3.1 将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必修课 | 第38-39页 |
| 5.3.2 开展班级心理辅导 | 第39页 |
| 5.3.3 扩宽心理咨询渠道 | 第39页 |
| 5.4 完善学生创业和就业指导服务 | 第39-41页 |
| 5.4.1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| 第39-40页 |
| 5.4.2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| 第40-41页 |
| 结论 | 第41-42页 |
| 后记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| 附录 | 第47-50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-51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51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