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| 1.1.1 选题背景 | 第7-8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| 1.2.1 国内外关于国际热钱的研究概况 | 第8-10页 |
| 1.2.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0-11页 |
| 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1.4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国际热钱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4-22页 |
| 2.1 国际热钱的基本理论概述 | 第14-19页 |
| 2.1.1 国际热钱的定义、特征 | 第14-15页 |
| 2.1.2 国际热钱的来源 | 第15-17页 |
| 2.1.3 国际热钱规模的测量 | 第17-19页 |
| 2.2 国际热钱流动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2页 |
| 2.2.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动因的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2.2.2 国际资本的证券投资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第3章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热钱在我国流动的现状 | 第22-33页 |
| 3.1 国际热钱在我国流动的动因 | 第22-26页 |
| 3.2 国际热钱流入和流出我国的渠道 | 第26-28页 |
| 3.3 国际热钱在我国的流向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3.4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热钱在我国证券市场流动的特点 | 第30-33页 |
| 第4章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热钱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 | 第33-41页 |
| 4.1 国际热钱流动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4.1.1 国际热钱流动对证券市场的直接作用机理 | 第33-34页 |
| 4.1.2 国际热钱流动对证券市场的间接作用机理 | 第34-36页 |
| 4.2 国际热钱流动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效应分析 | 第36-41页 |
| 4.2.1 国际热钱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对证券市场的效应比较 | 第36-37页 |
| 4.2.2 国际热钱流动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正、负面效应 | 第37-41页 |
| 第5章 国际热钱流动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41-49页 |
| 5.1 证券市场波动与国际热钱流动的相关度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5.1.1 样本的选取及统计描述 | 第41-42页 |
| 5.1.2 实证检验:Granger因果检验 | 第42-43页 |
| 5.1.3 结论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5.2 国际热钱对证券市场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44-49页 |
| 5.2.1 样本的选取及统计描述 | 第44-45页 |
| 5.2.2 实证检验:VAR模型 | 第45-47页 |
| 5.2.3 结论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第6章 我国应对国际热钱流动问题的政策建议 | 第49-54页 |
| 6.1 加强对国际热钱流动渠道的监管 | 第49-50页 |
| 6.2 充分认识热钱流动的积极影响、合理引导和管理国际热钱 | 第50页 |
| 6.3 加强证券市场建设、提高证券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| 第50-51页 |
| 6.4 建立证券市场对热钱大规模流动的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| 第51-52页 |
| 6.5 参与和推动地区与国际金融合作 | 第52-54页 |
|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7.1 主要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7.2 研究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| 附录A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