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语/符号说明 | 第11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5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2-13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3-15页 |
一、组织芯片的制备 | 第15-32页 |
1.1 对象和方法 | 第17-25页 |
1.1.1 研究对象 | 第17-18页 |
1.1.2 治疗方案 | 第18-21页 |
1.1.3 仪器试剂 | 第21-22页 |
1.1.4 芯片构建 | 第22-24页 |
1.1.5 切片贮存 | 第24页 |
1.1.6 H&E染色 | 第24-25页 |
1.2 结果 | 第25-27页 |
1.2.1 临床资料 | 第25-26页 |
1.2.2 芯片构建 | 第26页 |
1.2.3 H&E染色 | 第26-27页 |
1.3 讨论 | 第27-31页 |
1.3.1 组织芯片的构建 | 第27-28页 |
1.3.2 组织芯片的分类 | 第28-29页 |
1.3.3 组织芯片的优与点缺点 | 第29-30页 |
1.3.4 数据处理 | 第30页 |
1.3.5 共享交流 | 第30-31页 |
1.4 小结 | 第31-32页 |
二、Bcl-2、Bcl-6和c-Myc蛋白表达及基因异常的关系 | 第32-49页 |
2.1 对象和方法 | 第33-37页 |
2.1.1 研究对象 | 第33页 |
2.1.2 仪器试剂 | 第33-35页 |
2.1.3 免疫组化 | 第35-36页 |
2.1.4 原位杂交 | 第36-37页 |
2.2 结果 | 第37-44页 |
2.2.1 蛋白表达谱 | 第37-41页 |
2.2.2 基因异常情况 | 第41-43页 |
2.2.3 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2.3 讨论 | 第44-48页 |
2.3.1 组织芯片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体会 | 第44-45页 |
2.3.2 蛋白表达谱 | 第45页 |
2.3.3 基因异常情况 | 第45-47页 |
2.3.4 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的关系 | 第47-48页 |
2.4 小结 | 第48-49页 |
三、预后因子 | 第49-59页 |
3.1 对象和方法 | 第49-50页 |
3.1.1 研究对象 | 第49页 |
3.1.2 统计方法 | 第49-50页 |
3.2 结果 | 第50-54页 |
3.2.1 总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 | 第50页 |
3.2.2 临床资料与疾病预后 | 第50-51页 |
3.2.3 蛋白表达与疾病预后 | 第51页 |
3.2.4 基因异常与疾病预后 | 第51-54页 |
3.2.5 分组预后 | 第54页 |
3.3 讨论 | 第54-58页 |
3.3.1 预后因子 | 第55-56页 |
3.3.2 分组预后 | 第56-58页 |
3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全文结论 | 第59-61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3-74页 |
综述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新进展 | 第74-110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101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