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37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1.1 课题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 温室气体 CO_2回收与利用 | 第17-21页 |
1.2.1 CO_2的回收 | 第17页 |
1.2.2 CO_2的利用 | 第17-18页 |
1.2.3 CO_2加氢转化 | 第18-21页 |
1.3 CO_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1.4 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进展 | 第22-35页 |
1.4.1 催化剂类型 | 第22-27页 |
1.4.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27-31页 |
1.4.3 催化剂的焙烧与还原 | 第31-32页 |
1.4.4 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 | 第32-34页 |
1.4.5 CO_2加氢合成甲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| 第34-35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5-37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7-45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7-38页 |
2.2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8页 |
2.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38-39页 |
2.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4.1 催化剂比表面积(BET)和孔分布测定 | 第39页 |
2.4.2 X-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39页 |
2.4.3 扫描电镜(SEM)与能谱(EDS)测定 | 第39页 |
2.4.4 H_2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 | 第39页 |
2.4.5 H_2程序升温脱附(H_2-TPD) | 第39-40页 |
2.4.6 CO_2程序升温脱附(CO_2-TPD) | 第40页 |
2.4.7 X-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(XPS) | 第40页 |
2.4.8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(DRIFT) | 第40页 |
2.5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| 第40-42页 |
2.5.1 固定床反应装置流程图 | 第40-41页 |
2.5.2 催化剂的还原过程 | 第41-42页 |
2.5.3 催化剂性能评价过程 | 第42页 |
2.6 产物分析计算方法 | 第42-45页 |
2.6.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| 第42-43页 |
2.6.2 催化剂性能评价指标 | 第43-45页 |
第3章 CO_2加氢合成甲醇 CuO-ZnO/TiO_2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| 第45-72页 |
3.1 引言 | 第45-46页 |
3.2 CuO-ZnO/TiO_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46-47页 |
3.2.1 添加表面活性剂并流浆态共沉淀法 | 第46-47页 |
3.2.2 添加表面活性剂分步沉淀法 | 第47页 |
3.2.3 并流浆态共沉淀法 | 第47页 |
3.2.4 浸渍法 | 第47页 |
3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7-61页 |
3.3.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 | 第47-53页 |
3.3.2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 | 第53-54页 |
3.3.3 催化剂的表面形貌与元素组成 | 第54-57页 |
3.3.4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| 第57-58页 |
3.3.5 催化剂的 H_2脱附性能 | 第58-60页 |
3.3.6 催化剂的 CO_2脱附性能 | 第60-61页 |
3.4 不同方法制备的 CuO-ZnO/T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| 第61-70页 |
3.4.1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3.4.2 反应压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3.4.3 反应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3.4.4 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69-7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4章 助剂对 CO_2加氢合成甲醇 CuO-ZnO/T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72-94页 |
4.1 引言 | 第72-73页 |
4.2 添加不同助剂 CuO-ZnO/TiO_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73页 |
4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73-84页 |
4.3.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 | 第73-76页 |
4.3.2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 | 第76-77页 |
4.3.3 催化剂的表面形貌与元素组成 | 第77-80页 |
4.3.4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| 第80-81页 |
4.3.5 催化剂的 H_2脱附性能 | 第81-83页 |
4.3.6 催化剂的 CO_2脱附性能 | 第83-84页 |
4.4 添加不同助剂 CuO-ZnO/T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| 第84-92页 |
4.4.1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84-87页 |
4.4.2 反应压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87-89页 |
4.4.3 反应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89-91页 |
4.4.4 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91-9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第5章 添加 ZrO_2助剂 CuO-ZnO/TiO_2催化剂合成甲醇的性能与反应机理探讨 | 第94-122页 |
5.1 引言 | 第94页 |
5.2 添加 ZrO_2助剂 CuO-ZnO/TiO_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94-95页 |
5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95-105页 |
5.3.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 | 第95-100页 |
5.3.2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 | 第100-101页 |
5.3.3 催化剂的表面形貌与元素组成 | 第101-104页 |
5.3.4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| 第104-105页 |
5.4 添加 ZrO_2助剂 CuO-ZnO/T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| 第105-113页 |
5.4.1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105-107页 |
5.4.2 反应压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5.4.3 反应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110-112页 |
5.4.4 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112-113页 |
5.5 添加 ZrO_2助剂 CuO-ZnO/TiO_2催化剂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 | 第113-120页 |
5.5.1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| 第113-115页 |
5.5.2 催化剂对 H_2与 CO_2的吸附性能 | 第115-118页 |
5.5.3 甲醇合成催化反应机理 | 第118-12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20-122页 |
结论 | 第122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3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38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-14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42页 |